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7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11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902.
冲突适应效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突适应效应指在一致性任务的试次序列中, 被试在前一试次中经历冲突后会使其在当前试次中更好的解决冲突。目前对于该效应有冲突监测理论、特征整合理论和学习理论三种不同的解释。研究者们对冲突适应的产生条件(诱发冲突适应的冲突性质、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同时, 对冲突适应效应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注意资源及动机和情绪)也做了探讨。未来的研究应将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结合起来探讨冲突适应效应的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 并加强神经机制的研究, 以更好的揭示冲突适应效应的实质。 相似文献
903.
904.
空间能力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一直是空间能力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验也多种多样。二维空间能力测验主要包括标准心理旋转测验及其多种变式;三维空间能力测验则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针对动态空间定位与位置学习等空间能力开发出的新型测验。这些测验主要用于探讨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本文在介绍测验的同时总结了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研究的结果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05.
对有较高风险发展为危险行为青少年的高危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非常有价值的。本研究对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危人群进行结构化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评估两种干预的即时效果和六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等量表对16所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筛查,共555名学生参加本研究,被随机分为个体、团体和对照组并分别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干预后,个体心理干预组被试的危险行为水平、心理健康以及抑郁和焦虑情绪均获得显著改善,并且6个月的预后效果依然明显,而接受团体辅导干预组仅在抑郁指标上有所改善,在危险行为评分、焦虑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均没有明显的改善。研究认为,对危险行为易感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应以经过良好设计的个体心理干预为主、团体干预为辅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06.
907.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的关系,并探讨心理韧性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采用城市适应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市3所小学三到六年级的665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分析发现:(1)女生、低年级、父母教育水平高、公立学校、未转学的流动儿童能更好地城市适应;(2)亲子依恋、城市适应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两两相关;(3)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均有直接预测效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父母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可以共同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心理韧性在其中均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总的来说,亲子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城市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城市适应。 相似文献
908.
目的:考察吗啡处理下,大鼠行为敏感化及条件性行为敏感化效应及其个体差异性表现。方法:根据大鼠在初次抵达的新颖环境中水平活动量的高低,将大鼠划分为高反应大鼠(High responder, HR)和低反应大鼠(Low responder, LR),应用自动监测大鼠活动箱,分别考察HR和LR大鼠在行为及条件性行为敏感化效应表达上的差异。结果:(1)连续5天吗啡给药,LR大鼠活动量显著升高,HR大鼠无此效应;(2)条件测试日(第6天),给药与环境匹配大鼠,活动量较给药与环境非匹配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显著为高;此效应在HR和LR大鼠同时存在;(3)从给予吗啡到给予盐水,发现LR大鼠活动量显著下降,而HR大鼠活动量无显著改变。结论:在连续给药下,LR大鼠较HR大鼠,在行为敏感化效应的形成中,具有更为显著的效应,此效应为LR动物对吗啡更高的药物效应,而非条件效应所致,同时HR和LR大鼠都可以对吗啡条件性线索产生应答,产生条件性行为敏感化效应。 相似文献
909.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