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01.
底线心智是一种以获取底线利润结果为中心,而忽略其他一切竞争事项优先权(如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权益、员工福利等)的单维思维模式。虽然底线心智可能导致管理者只注重绩效而忽视其他对企业有利的重要事项,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实现目标,但研究也表明底线心智能够提高员工工作专注度进而提升绩效。为进一步推进底线心智双刃剑效应的研究,本文构建了领导者底线心智对团队创新双刃剑效应的影响机制模型,指出领导者底线心智一方面抑制了团队风险承担意愿,进而相比于探索式创新更有益于利用式创新;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团队强迫激情,从而相比于团队创意产生更有利于团队创意实施。本文为深化底线心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组织和领导者如何更好管理底线心智提供了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902.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relations of emotional empathy (two scales) with aggression and violence (three scales). An initial study investigated validity of one of the violence scales, the Risk of Eruptive Violence Scale (REV), by comparing individual REV scores with individual histories of criminal violence for a sample of incarcerated juveniles. Validity of the REV was supported by a very strong correlation of .71 between REV scores and the amount of criminal violence in this homogeneous sample. The second study yielded positive intercorrelations among measures of aggression and violence, positive intercorrelations among measures of emotional empathy,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ranging from –.22 to –.50, P < .05) of measures of aggression and violence with measures of emotional empathy. Analyses of the five scales in terms of the Pleasure-Arousability-Dominance (PAD) Temperament Model helped explain similarities of the emotional empathy scales with other individual difference measures of prosocial orientation (e.g., affiliation). PAD analyses also explained some paradoxical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empathy arousal" on aggression toward victims. Aggr. Behav. 23:433–445, 1997. © 1997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903.
工作不安全感与幸福感、绩效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旨在探讨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上级评定)的影响,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到513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采用层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⑴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⑵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工作不安全感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对工作满意度的调节作用不显著;⑶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不安全感—工作绩效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就表明,在当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里,工作不安全感是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压力源,而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04.
污名现象及其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污名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刻板印象,是社会对某些个体或群体贬低性的、侮辱性的标签,对被污名者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污名的相关研究做了简要的回顾。首先介绍了几种污名的相关定义;然后介绍了污名的心理效应,包括污名他人的功能,污名对群体和个体的影响,以及社会公众对污名的态度和应对过程;第三介绍了两个污名研究的主要领域:一个是污名群体知觉、应对歧视规律的污名歧视研究,另一个是可隐匿污名的相关研究,如隐匿污名的心理过程,隐匿的情绪反应以及揭示污名的心理意义等。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几点展望,可隐匿污名的相关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和消除污名消极影响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905.
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社会认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认知取向的成人依恋研究,在验证依恋理论的核心假设和探索与情绪调节策略、依恋系统活动有关的心理活动过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把当前社会认知理论特别是心理表征这一重要概念运用到理解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workingmodel)中去的价值已经逐渐显露。文章概述了关于内部工作模式与心理表征的关系及其在启动效应、可得性与通达性、记忆、情绪、归因等五个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的研究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906.
卷入(involvement)概念在市场研究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广告心理领域更是备受重视。研究发现,卷入常常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制约着广告自身特点、插播环境、受众主体特征等作用的发挥。同时,学者们围绕这一概念构建了卷入的四水平说、加工深度模型、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FCB网格、Rossiter-Percy网格等诸多理论模型。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并提出了现有研究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态效度偏低、研究方法单一、相关的自动加工研究不够等  相似文献   
907.
3个实验探讨了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是否具有多样性效应的争议。实验1采用寻找证据法,使用图片材料,得出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没有多样性效应,表现为典型性效应。实验2改用归属法发现: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3采用寻找证据法,但使用实物材料,并且加大了多样性前提的差异程度,结果发现:3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也表现出多样性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条件下,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能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相似文献   
908.
采用追踪设计对459名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考察父母元情绪、情绪反应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复杂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前测儿童敏感合作后,父亲的问题关注反应在父亲的情绪教导和儿童的敏感合作之间起中介作用;(2)在控制了前测儿童社会适应后,母亲的鼓励表达在母亲的情绪教导和儿童的违纪攻击、害羞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的问题关注反应在母亲的情绪教导和儿童的敏感合作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的苦恼反应在母亲的情绪教导、情绪摒除和儿童的敏感合作、害羞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09.
This paper uses aggregate data for a panel of 23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predictors of road traffic fatalities between 2001 and 2010. In addition to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the set of covariates includes some demographic, safe driving behavior, health and infrastructure-related variables. Estimations from a mixed effects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suggest that the fraction of populations aged between 15 and 64 years, the size of the road network and seat belt law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fatalities. However, populations of age 65 and above, hospital beds and physicians’ densities, and road audi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se fatalities. Moreover, traffic fatalities are found to increase with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this finding is not to lower the economic growth but to design 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 that could prevent African countries from experiencing the same road tragedy observed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during their develop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