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3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4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采用“5/4模型”类别结构探讨了类别学习中样例量的预期作用。设置了两种学习条件(“知道样例量”和“不知道样例量”), 分别探讨两种学习条件下的学习效率、学习策略以及所形成的类别表征。106名大学生参加了实验, 结果表明:在类别学习中, 样例量的预期作用显著, 知道样例量组的学习效率高于不知道样例量组; 样例量的预期作用对类别学习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来实现的; 样例量的预期作用不影响两种学习条件的学习后形成的类别表征, 且两种学习条件的被试自始至终表现出样例学习的表征模式。  相似文献   
892.
孟迎芳 《心理学报》2012,44(1):30-39
记忆包括编码和提取两个重要阶段, 以往研究多关注内隐和外显记忆在提取阶段的脑机制分离, 那二者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是否不同?为探讨这个问题, 该实验采用两阶段的迫选再认方式, 把学习项目区分成三类:随后被选择且告知为见过的项目(记住), 随后被选择但告知为猜测的项目 (启动)以及随后未被选择的项目(忘记)。结果表明, 从200 ms开始的颞区负走向Dm效应为内隐记忆(启动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 400~500 ms前额区正走向的Dm效应为外显记忆(记住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精细加工过程, 而200~300 ms中央区及600 ms开始的顶区负走向的Dm效应为两种记忆类型所共有, 它们分别反映了对刺激的注意状态以及把编码后的刺激信息登记进相应记忆系统的过程。因此,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既存在着分离, 也存在着重叠的现象。  相似文献   
893.
内隐理论是外行人对社会世界中人与事的朴素解释。人们对社会分类(种族、宗教、性别、职业等)属性的理解, 影响着个体对群体信息的加工、判断和反应, 能显著地预测群体过程(如刻板印象、偏见、歧视等), 并调节着社会认同的心理效应, 这弥补了社会认同过程中对个体差异的考虑, 对社会认同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实证研究表明:在改善和促进群体关系的实践中, 可以将外行人的内隐理论作为一个中介, 以此减少刻板印象和偏见, 培育良好的群体关系。未来研究中, 需要进一步整合内隐理论的概念, 采取一些纵向的研究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894.
采用多篇章学习方式, 结合测试效应研究的经典范式, 设计两个实验探究提取练习策略对高阶技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连续学习3篇文章后, 在最终测试阶段学习策略主效应显著, 提取练习组高阶技能的成绩更优:提取组在每篇文章学习间隔中插入即时测试, 无论是概念型知识还是高阶技能, 最终测试中的成绩都显著高于重学组, 但其反应时却低于重学组。在提取练习组中, 概念型知识与高阶技能成绩均有提升, 但概念型知识比高阶技能提升幅度明显; (2)将篇章数扩展至5篇后, 最终测试中, 提取练习组的成绩仍显著高于重学组。对高阶技能4个维度作以分析后发现, 两组在应用与分析维度上差异显著, 但在评估与创造维度上, 提取练习组成绩虽有提升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证实了提取练习是高效学习的有效策略, 不仅体现在单独内容的记忆保持, 也可扩展到连续学习中高阶技能的发展与促进。研究支持了情景语境解释对提取练习内部机制的阐述, 并进一步验证了前摄抑制干扰理论和上下文内容转换假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895.
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学生学习效能感问卷调查1430名中学生,考察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教师关怀行为的得分高于“3”,达到了3.54;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的得分也比较高,得分为3.73;(2)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学生学习效能感在教师关怀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25,并且学习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中的学习能力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8)大于学习行为效能感(效应值为0.04)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96.
模仿非任务相关动作的行为被称为过度模仿。研究以94名4-6岁儿童为被试,通过操纵无关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儿童遵守规范的动机对过度模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遵守规范导致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时,儿童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过度模仿;而当遵守规范与得到结果不冲突时,儿童过度模仿的比例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说明遵守规范的动机影响儿童的过度模行为,当遵守规范的动机降低时,过度模仿行为减少。  相似文献   
897.
近来, 教育心理学领域开始关注情绪因素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 其中诱发情绪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指导设计形式。已有研究主要通过外部情绪诱发和内部情绪设计来考察诱发的积极情绪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并发现外部情绪诱发和内部情绪设计能够成功诱发积极情绪, 但由于情绪诱发方式的多样性和多媒体学习过程的复杂性, 诱发的积极情绪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比较微弱。综述发现, 7项涉及外部情绪诱发的实验在学习结果上产生的效应量中值分别为d保持 = -0.25, d理解 = 0.04, d迁移 = 0.30; 14项涉及内部情绪设计的实验在学习结果上产生的效应量中值分别为d保持 = 0.27, d理解 = 0.36, d迁移 = 0.29。诱发的情绪对学习过程的主观体验影响很小。多媒体学习认知情感理论认为诱发的积极情绪会通过动机的中介作用进而促进学习; 相反,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诱发的积极情绪会增加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从而阻碍学习。未来研究仍需关注情绪的操纵方法、效果评定以及潜在调节变量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898.
Two studies assessed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implicit political attitudes in relation to voting behavior. In Study 1 , we demonstrated the validity of the adopted measure (i.e., the IAT; Greenwald, McGhee, & Schwartz, 1998 ) with a sample of voters who clearly sided with one of the opposing parties. In Study 2 , implicit political preferences were measured in a sample of undecided voters one month before the election, and actual voting behavior was assess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elec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implicit political attitudes were good predictors of future voting behavior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the presence of embryonic attitudes even in the case of those voters who at the explicit and conscious level deny any preference for one of the two opposing candidates.  相似文献   
899.
While cognitive skill learning is normally acquired implicitly through frontostriatal circuitry in healthy individuals, neuroimaging studies suggest that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D) do so by activating alternate, intact brain areas associated with explicit memory processing. To further test this hypothesis, 10 patients with PD and 12 healthy controls were tested on a modified, learning version of the Tower of London task while undergo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t four different time points over the course of learning. Despite having less accurate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than controls, PD patients were able to acquire the skill learning task. However, as compared to controls, they maintained higher level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ctivity in 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and showed an increase in activity in the frontopolar cortex and posterior cingulate over the course of learning. These findings reflect a shift to the explicit memory system in PD patients, enabling them to learn this cognitive skill, which is normally acquired by control subjects using implicit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frontostriatal circuitry.  相似文献   
9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