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57篇
  1444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国外有关内隐自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镇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51-554
作为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一部分,内隐自尊是指人们在对与自我相关或自我分离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一种态度表现,而这种态度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被识别。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成果,Greenwald与 Banaji将内隐自尊概括为三种形式:实验控制条件下的内隐自尊,如角色扮演、单纯所有权现象及小群体效应;原生内隐自尊,例如社会交往中的相似-吸引现象、劝说中的认知反应、选择决策的扩散效应、姓名字母偏爱效应;二级内隐自尊,如自我积极性、内隐的合群与排斥及替代性自尊  相似文献   
172.
工作恢复是保障员工持续有效应对工作要求,支撑员工“更好地工作”的资源补充机制,也是近年来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主题。本文在澄清工作恢复概念的界定和梳理工作恢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工作恢复的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围绕工作恢复相关研究的现状及未来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3.
运用两种程序分别测量了青少年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由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外显自尊由三项自尊量表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中内隐自尊普遍存在;无论是内隐自尊还是外显自尊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内隐自尊无显著的年龄差异;外显自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其中高中生比初中生和大学生有更低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4.
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快速命名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琪 《心理科学》2005,28(6):1375-1381
快速命名任务是一种需要命名多个高熟悉项目的认知任务,尤其适合用来对成因复杂的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研究。许多研究者使用不同类型的快速命名任务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快速命名缺陷在眼动过程表现为中央凹和副中央凹的加工困难,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抑制能力较差等。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注意到快速命名缺陷的复杂性,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究快速命名缺陷的本质,从而建立系统性的假说。  相似文献   
175.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章从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联系以及相互作用三方面,对这两个概念集合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最初,内隐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其与外显学习在现象学、实验操作、神经生理学以及学习机制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近年来,虽然内隐学习的独立地位已被充分确立,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结合物。最后,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相互权衡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76.
有关心理理论神经机制的研究远未达到共识。从自我与他人协调的角度看,可认为它是一个由多脑区有机组织而成的系统。自我中心化偏差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默认选择,要正确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需要抑制自我中心偏差。因此,心理理论的加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不同的过程:通过模拟自我理解他人,相应的加工脑区为镜像神经元系统;从他人与客体形成的二元关系中表征心理状态的内容,相应脑区是颞顶联合区;对模拟自我进行抑制,相应脑区为背外侧额叶;以及整合协调以上几个过程,其脑区可能是内侧前额叶  相似文献   
177.
惊跳反射的生理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惊跳反射作为动物及人类在应对意外刺激或遇到险情时的一种避险保护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听觉惊跳反射,在反应指标上多采用眼部及面部表情肌的反应,如眨眼反射。惊跳反射的生理机制为突发性强刺激直接传向杏仁核的直接通路所致。惊跳反射增强的心理机制可能为致敏作用或恐惧性条件作用,而惊跳反射衰减的心理机制可能是适应、前脉冲抑制或愉快衰减。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视觉惊跳反射,观察全身躯体姿势维持肌肉群的反应模式,并以先进设备对惊跳反射的信息加工脑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8.
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学习的脑机制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语法范式是研究内隐学习实验的重要范式。利用脑成像技术的研究发现: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学习发生时,额叶、枕叶、顶叶以及基底神经节与内隐学习有密切关系。该结果对当前教育教学产生一定启示,即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知识迁移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重视学习过程中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先后顺序和有序结合。  相似文献   
179.
张奇  王霞 《心理学报》2007,39(5):777-784
为了检验工作记忆广度有限性的3种假说,即资源限制假说、记忆消退假说和转换机制假说,实验要求被试首先完成一项转换效率任务,然后完成工作记忆广度任务。结果发现,加工负荷对工作记忆广度具有重要影响,保持时间不影响工作记忆广度,转换效率与工作记忆广度也没有显著相关。实验结果支持工作记忆广度受认知资源限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0.
时序信息提取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宏翰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6,29(2):180-191
对时序信息加工的经典研究是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结果发现其提取机制是以新近性为基础的逆向串行搜索过程。本研究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和早远性判断范型对时序信息的提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结果表明:(l)提取时序信息既存在逆向串行搜索,又存在顺向串行搜索;(2)早远性判断和新近性判断任务对不同部分时序信息恢复的效应不同,其中早远性判断易化早远部分,新近性判断易化新近部分──表现为对相应部分辨别力的提高和正确反应潜伏期的缩短;(3)在不同的时序信息提取任务中,被试会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反转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