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徐文俊 《现代哲学》2004,(2):96-102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洛克思想中的宽容与创新。首先,哲学与常识的融合。洛克的任务是使哲学成为常识,以代替天赋观念这一陈腐的常识。他认为,理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从常识中寻找根据,始终与常识一致,所以理性本质上就是一种常识的态度。其次,理性与虔敬的调和。洛克认为天赋观念说还未能把人的理性充分发挥出来,理性的充分发挥与肯定上帝的存在是相一致的。再次,机械论与经院哲学方法的混用。洛克在关于第一性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形成以及观念与性质相似或不相似的论述中,既有机械论的方法,又有经院哲学因果观的成分。  相似文献   
262.
曹南冥图式的易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李退溪同时代的韩国学者曹南冥,依据程朱等的象数观念构建了独特的体系结构,这使他对天道与人道问题拥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天道观方面,南冥通过他的10幅图解,勾勒出一幅从宇宙演化-结构一本体追寻-内在规律(包括变化运动原因、必然性、趋势)--天人关系的图景,使理学天道观的内涵得到充分的阐示.在人道观方面,他把太极、乾道变化落实到各正性命、继善成性而立诚的过程之中,较为形象地为人类的伦理道德找到了本体论上的依据,从而弥补了当时韩国哲学研究注重义理而忽视象数的缺陷.  相似文献   
263.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omain knowledge, instructional manipul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on creative idea generation. Three groups of participants who respectively possessed the domain knowledge of biology, sports, or neither were asked to finish two tasks: imagining an extraterrestrial animal and creating a new sport. Participants in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ree instructions,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m to perform the tasks using a specific instance strategy (relying on specific instances), an abstract strategy (relying on abstract principles), or their habitual way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participants' verbal reports and their cre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omain knowledge enhanced the tendency to use the abstract strategy, and improved the origina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generated ideas. Instructions also influenced the strategy participants used in creative idea generation. The instruction to use abstract principles brought forth the most original creations. Moreover, there wa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domain knowledge and instructions. Encouraging participants to use the specific instance strategy blocked the knowledgeable people from developing novel ideas. Other factors, such as age, grade and gender, were found to be unrelated to either the originality or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creation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264.
265.
职业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外显报告和内隐联想测验,发现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大学生存在明显的职业刻板印象,对某些职业评价很高,有些则很低。工作岗位所在不同地域对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产生较大影响,隐藏着加工机制的深层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观存在某种偏差。  相似文献   
266.
张戌凡  席猛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8):1354-1362
日益僵化的传统管理手段、多元化的新生代员工利益诉求, 以及频发的企业劳资冲突, 导致中国基层工会在劳资关系中日趋式微, 进而陷入组织不愿投资、员工主动抛弃的双重困境。基于“工具-情感”双路径的视角和遵循“情境-认知”的逻辑框架, 为了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回答“加强工会的实践效用能否给企业带来回报”这一问题, 拟通过在组织层次和个体层次测量工会实践的跨层次研究方法, 探讨工具性/情感性工会实践是否能够通过缓解劳资冲突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这一理论问题, 并进一步研究在这一作用链上的边界条件。如此便揭示了基层工会在实现劳资双赢的实质性价值以及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功效, 既是对管理科学“有良心研究”的伦理回应, 也是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67.
精加工推理中的文章结构清晰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文章结构清晰度对读者在阅读时所构建的精加工推理的水平和阶段的影响。研究采用让被试阅读后做推理测试题的方法 ,通过分析其答题成绩得出的结果表明 :文章的结构越清晰 ,越有利于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精加工推理。  相似文献   
268.
陈群林  丁珂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507-2517
发散思维的序列位置效应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时间内想法生成的数量逐渐降低,但想法的独创性逐渐升高的现象。联想理论和执行控制假说分别侧重对序列位置效应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解释。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在想法产生的整个阶段序列位置效应依赖于默认网络后部和突显网络的持续增强激活和协同合作;在想法产生的后期阶段,颞-顶区域alpha能量值以及执行控制网络与默认网络的协同模式增强。未来研究需要结合语义和神经动态分析等技术,对序列位置效应的特异性机制、动态加工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解构创新思维的动态过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69.
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研究及其思路问题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林文娟 《心理学报》1997,30(3):301-305
回顾并分析了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研究历史和发展,指出要深入揭示行为、精神活动是如何转化为影响健康的生理状态的奥秘,需要新的研究思路并讨论了新的研究路线  相似文献   
270.
Jeffrey Stout claims that John Rawls's idea of public reason (IPR) has contributed to a Christian backlash against liberalism. This essay argues that those whom Stout calls “antiliberal traditionalists” have misunderstood Rawls in important ways, and goes on to consider Stout's own critiques of the IPR. While Rawls's idea is often interpreted as a blanket prohibition on religious reasoning outside church and home, the essay will show that the very viability of the IPR depends upon a rich culture of deliberation in which all forms of reasoning can be put forth for consideration. This clarification addresses the perception that the IPR imposes an “asymmetrical burden” upon believers. In fact, the essay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good reasons why believers, qua believers, might endorse the IP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