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洛克思想中的宽容与创新。首先,哲学与常识的融合。洛克的任务是使哲学成为常识,以代替天赋观念这一陈腐的常识。他认为,理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从常识中寻找根据,始终与常识一致,所以理性本质上就是一种常识的态度。其次,理性与虔敬的调和。洛克认为天赋观念说还未能把人的理性充分发挥出来,理性的充分发挥与肯定上帝的存在是相一致的。再次,机械论与经院哲学方法的混用。洛克在关于第一性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形成以及观念与性质相似或不相似的论述中,既有机械论的方法,又有经院哲学因果观的成分。 相似文献
92.
与李退溪同时代的韩国学者曹南冥,依据程朱等的象数观念构建了独特的体系结构,这使他对天道与人道问题拥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天道观方面,南冥通过他的10幅图解,勾勒出一幅从宇宙演化-结构一本体追寻-内在规律(包括变化运动原因、必然性、趋势)--天人关系的图景,使理学天道观的内涵得到充分的阐示.在人道观方面,他把太极、乾道变化落实到各正性命、继善成性而立诚的过程之中,较为形象地为人类的伦理道德找到了本体论上的依据,从而弥补了当时韩国哲学研究注重义理而忽视象数的缺陷. 相似文献
93.
Anthony Brueckner 《Theoria》2014,80(1):98-99
In “Idealism and Skepticism: A Reply to Brueckner”, Stephen Puryear maintains that Berkeley holds at most that ideas that “count as real things” as opposed to chimeras (e.g., my idea of the Eiffel Tower) must satisfy a criterion of intra‐mind coherence. On this reading of Berkeley, my claim that a form of external‐world epistemological skepticism can be constructed within Berkeley's metaphysical system cannot get off the ground. I respond here. 相似文献
94.
王弼注《易》有返归《易传》的强烈企图。从他的《周易略例》对解《易》的原则说明中,可以知道他特别重视《明象》及《明彖》,并把问题的讨论集中在阴阳符号的卦爻结构的启发上。王弼综论卦爻之义的背后则是他对天道的基本认识。由于王弼视天道为一系列的展开,所以其“意象言”之说与之成一类比的对应,由这一类比而产生了王弼在言说时独特的论述文法。在《老子注》中,“言、象、意”可以被代换成“名言、称为、无称无名”,这不但是作为一种论述的方法,而且可视为道在名言世界的一种实践。王弼既然在《周易略例》中提出“言象意”说,那么他的《周易注》是否也依此一方法而成?其次,王弼注《易》的方法,究竟使读者对《易》产生什么新的认识?凡此二点即为本文所关心之重点。 相似文献
95.
何权瀛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2):1-3
肝癌的现代治疗原则已从单一的外科手术切除发展为多学科参与、多技术应用、多阶段序贯的综合治疗。但是,这一理念还远没有成为肝癌临床实践中一以贯之的追求,相关学科之间缺乏经常性的、实质性的、富有成效的合作。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医师们专业越来越细化,仅仅从各自专业的视角看肝癌,缺乏哲学层面的深度思考。本文分别从医学本质、肝脏在人... 相似文献
96.
唐诗中的瘟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祥鹏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13)
通过对唐诗之“疫”的探讨,认为唐朝对疫病产生原因的认识是来源于秦汉以前的疫鬼思想;在治疗方法上采用医师、灸师、诅师、符师四者相结合的医疗手段;并分析了唐代疫病的传播途径、疫区气候条件及唐代疫病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97.
发散思维的序列位置效应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时间内想法生成的数量逐渐降低,但想法的独创性逐渐升高的现象。联想理论和执行控制假说分别侧重对序列位置效应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解释。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在想法产生的整个阶段序列位置效应依赖于默认网络后部和突显网络的持续增强激活和协同合作;在想法产生的后期阶段,颞-顶区域alpha能量值以及执行控制网络与默认网络的协同模式增强。未来研究需要结合语义和神经动态分析等技术,对序列位置效应的特异性机制、动态加工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解构创新思维的动态过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