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3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24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225篇 |
2019年 | 264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492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50名直属主管和298名员工的配对数据为样本, 考察了员工宽恕的前因与后果。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1)宽恕氛围对员工宽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中庸思维对宽恕氛围与员工宽恕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员工的中庸思维越高, 宽恕氛围对其宽恕的积极影响越大。(2)真诚和谐对员工宽恕与其人际公民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对于高真诚和谐的员工, 其宽恕对人际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对于低真诚和谐的员工, 其宽恕对人际公民行为并无显著影响。(3)表面和谐对员工宽恕与其人际公民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对于高表面和谐的员工, 其宽恕对人际公民行为无显著影响; 而对于低表面和谐的员工, 其宽恕对人际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36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师范生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对教学能力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射性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对教学能力的评价中:(1)师范生的自我评价和反射性评价显著低于他人评价;(2)相对于具体他人,泛化他人评价和泛化反射性评价对个体自我评价的影响更大;(3)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存在中低相关,而与反射性评价存在中高相关;(4)反射性评价在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表明,师范生对教学能力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射性评价并不完全一致,他人评价通过反射性评价间接影响个体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993.
自我表达会影响西方人的态度, 产生选择扩散效应。国外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东方人不存在该效应。通过4个实验研究中国文化下自我表达对选择态度的影响, 发现选择方式(主动、被动)和自我表达形式(直接、间接)对选择态度产生影响。无论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还是强加的被动选择, 直接的自我表达会增加对所获对象的喜爱程度, 表现为对获得性的肯定。研究者认为, 两种选择方式下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导致了这种获得性:直接表达使个人态度暴露在外, 进行主动选择时要对他人的给予做出肯定回应; 而进行被动选择时, 人们要减缓因利益受损可能导致的失调, 同时中国文化下的面子策略也使人们增加对所获对象的喜爱程度。不过, 间接的自我表达对选择态度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者认为, 多个影响因素的相互消长使选择态度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994.
Helen STEWARD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11,6(3):390-401
The paper argues against the very commonly held view that whenever a substance may be said to be the cause of something, a fuller and metaphysically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can always be obtained by looking to the properties in virtue of which that substance was able to bring about the effect in question. Paul Humphreys’ argument that when a substance is said to have produced an effect, it always turns out to be an aspect or property of that substance which brought about the effect in question is examined and criticized; it is argued that it is based on an illegitimate application of Mill’s Methods of Difference and Agreement to the case. Mill’s methods, it is suggested, are methods of empirical, not of ontological enquiry. The paper then turns to examine an argument by Mele which appears to depend on a structurally rather similar assumption that if there is nothing about a subject which could explain why she does one thing rather than another, it cannot really be up to that subject which thing occurs. It is suggested that, too, the inference is faulty, and that once it is rejected, one common objection to libertarianism—the argument from luck—might be more readily met.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使用宿舍人际关系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宿舍冲突应对方式问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武汉市三所大学抽取了876名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宿舍冲突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宿舍人际关系与抑郁显著负相关;宿舍冲突应对方式中的竞争、回避与抑郁显著正相关,合作与抑郁显著负相关;(2)竞争与合作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抑郁之间中介效应显著;(3)性别调节了宿舍人际关系通过竞争影响抑郁的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本研究以宿舍人际关系和宿舍冲突应对方式为切入点考察它们对抑郁的影响机制,这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抑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6.
Dweck成就目标取向理论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单介绍了Dweck成就目标取向理论的形成过程,以突出其理论的主要价值。文章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者对目标取向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目标取向模型本身的探讨,二是目标取向的动态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Dweck理论的精髓在于能力观,而能力观培养是目前研究所欠缺的,应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分析了能力观培养的可能途径,并指出应从儿童自身发展的角度探索能力观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幼儿依恋量表和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测量265名祖辈共同养育幼儿的母子依恋、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的情况,考察祖辈共同养育幼儿的祖孙依恋在母子依恋与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祖辈共同养育幼儿的母子依恋与祖孙依恋呈显著正相关,幼儿的母子依恋与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幼儿的祖孙依恋与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祖辈共同养育幼儿的祖孙依恋完全中介母子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孤独感是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儿童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孤独感的社交需要理论认为孤独感是对社交需要未满足的反应,强调孤独感的情感或感受层面;认知加工观主张孤独感的产生是因为个体对觉知到的人际关系现状不满意,强调孤独感的认知成分。同伴交往4个水平上的变量会影响到孤独感的产生,而孤独感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也会对同伴交往产生不良影响。未来研究应该多从家庭功能与同伴交往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孤独感的产生机制,对孤独儿童的干预研究也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