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中学教师的人格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大五因素”人格理论编制的NEO人格问卷修订本(NEO-PI-R),对1005名中学教师五种典型的人格特质及其教师特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学教师五种人格特质的宜人性和尽责性得分最高,神经质特质得分最低。中老年教师的尽责性特质显著高于年轻教师。从教师特征因素来看,中学教师在人格宜人性方面存在性别差异,25岁以下的高学历教师在人格的开放性上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的教师,而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人格各个特质上均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2.
We examined the occurrence of faking on a rating situational judgment test (SJT) by comparing SJT scores and response styles of the same individuals across two naturally occurring situations. An SJT for medical school selection was administered twice to the same group of applicants (N = 317) under low‐stakes (T1) and high‐stakes (T2) circumstances. The SJT was scored using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that were differentially affected by response tendencies. Applicants used significantly more extreme responding on T2 than T1. Faking (higher SJT score on T2) was only observed for scoring methods that controlled for response tendencies. Scoring methods that do not control for response tendencies introduce systematic error into the SJT score, which may lead to inaccurate conclusions about the existence of faking.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探讨羞怯对高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中学生羞怯量表、学校适应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自我关注量表对山东省177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羞怯不仅能直接负向预测高中生的学校适应,还能通过核心自我评价进而影响其学校适应; ②自我关注在中介模型的后半路径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4.
注意离散性是注意间歇性地采集外界信息的特性, 这种特性在行为中的表现被称为注意振荡。尽管有研究使用经典的线索靶子范式和视觉搜索范式发现行为数据中存在注意振荡, 证明了注意是离散的, 但其相应的神经机制, 即注意离散性与哪些脑区有关, 尚不明确。研究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线索靶子范式和双眼分视技术, 基于人眼视觉通路的解剖学特性, 比较了线索靶子出现在双眼(实验1)、同眼和异眼(实验2)条件下的注意振荡, 考察初级视觉皮层对注意振荡的影响。结果发现:1)双眼分视会对注意振荡发生的频段产生影响, 非双眼分视条件下, 注意振荡出现在低频(2 Hz和8 Hz)。而双眼分视条件下, 注意振荡则出现在更高的频段(12.5 Hz)。2)无论线索靶子出现在同眼还是异眼, 注意振荡的频段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V1区双眼视觉通路或者更高级的视觉区可能参与注意振荡, 为探明注意振荡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行为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5.
主要探讨了小学优生与差生在完成系列回忆记忆任务时出现错误的发展情况。实验以小学一、三、五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每年级优生与差生各10名。以普通(不形似,不近音)、形似和近音三种类型汉字为实验材料,要求被试按材料呈现的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在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小学生表现出四种错误类型,错误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移动错误、遗漏错误、侵入错误、重复错误。每一类型的错误率都是优生显著少于差生。研究还发现四种错误受材料特点的影响,即各年级小学生错误率从高到低近音字、形似字、普通字。  相似文献   
206.
本研究以初中一、三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以三种类型的汉字(普通字、形似字和同音字)为实验材料,采用系列回忆任务的个别实验法,考察中学生完成系列回忆任务的错误类型特点。结果发现:1.各年级都出现了遗漏错误、侵入错误、移动错误和重复错误,其中移动错误随年级升高而减少且错误率最高。2.四种错误类型表现出不同的位置效应。3.同音字引起的错误率明显高于普通字和形似字。  相似文献   
207.
本研究旨在考察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轨迹以及亲子和同伴依恋对其的影响。三所中学的442名初一学生和501名初二学生参加了三轮追踪调查,初测平均年龄M =12.83,SD =0.74。结果发现,初一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轨迹可分为中-降组(79%)和高-升组(21%)两个亚群组;且初一上父子依恋或母子依恋水平越高,心理素质发展轨迹为高-升组的概率大于中-降组。初二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轨迹可分为低-稳组(84%)和高-升组(16%)两个亚群组;且初二上父子依恋水平越高,心理素质发展轨迹为高-升组的概率大于低-稳组。结果表明初中生心理素质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群组类型,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对初中生心理素质发展有积极作用,这些发现对于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8.
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使得人才外部化, 人才共享成为组织获取技能型、知识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属于新兴研究领域, 企业在管理临时知识型员工面临很大挑战。由于身份的外部性、临时性, 员工关系基础薄弱, 临时知识型员工专业能力发挥受限, 工作场所关系需求受阻, 导致自主性动机不足, 影响绩效产出, 而传统对外部员工的契约型管理难以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嵌入团队工作的临时知识型员工, 研究基于关系型协调理论探索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构成。在此基础上, 结合自我决定理论探讨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升临时知识型员工绩效的作用机理, 验证从自主性动机来源、自主性动机激发到自主性动机结果的路径机制。对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内容和效用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临时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为共享经济背景下新型用工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9.
采用冲动性特质量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对63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冲动性特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校园排斥在冲动性特质与高中生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冲动性特质经由校园排斥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受生命意义感的调节,随着生命意义感的增加,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效应逐步减弱。冲动性特质可以通过校园排斥增加高中生自杀意念强度,而生命意义感能有效降低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10.
The influence of precipitation morphology, including continuous precipitation (CP) and discontinuous precipitation (DP),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Cu–Ni–Si alloys was studied. The Cu–6Ni–1.5Si (in wt%) alloy was solution heat treated at 980 °C for 2 h and aged at 500 °C for 0.5 and 3 h to produce CP and DP structures. The DP specimen showed an abnormal increase in tensile ductility with increasing strain rate, unlike the CP counterpart. The impact toughness of the DP specimen was 1.6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CP specimen. The fracture mode in DP specimen was mostly dimpled rupture, while the mixed mode of cleavage fracture and dimpled rupture was noted on the CP speci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