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5篇
  613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父母学业参与和学生消极情绪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对1569名上海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填写学业参与量表、心理控制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消极情绪评估量表。结果:(1)父母学业参与和学生的消极情绪负相关;(2)父母学业参与可通过提高亲子关系质量从而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3)父母心理控制调节父母学业参与和亲子关系质量、父母学业参与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结论:父母积极参与子女学业并减少对子女的心理控制,将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减少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232.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亟需关注, 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 但结果并不一致。为明确近10年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对检索后获得的252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 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0%)、焦虑(26.3%)、睡眠问题(23.0%)、自我伤害(22.8%)、自杀意念(17.1%)、躯体化(9.8%)、自杀计划(6.9%)、自杀企图(未遂) (2.9%)。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受出版年代、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年级和区域影响。未来应着力编制标准化测评工具、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并对高年级、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33.
采用问卷法对101名初中生在两年半间数学元认知的发展状况进行5次测试。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等探讨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的发展轨迹,并考察性别对数学元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数学元认知及各成分在初二表现出下降趋势。(2)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的发展表现出三种类型,即高-缓慢下降组(32.67%)、中-显著下降组(54.46%)以及低-缓慢下降组(12.87%)。(3)与女生相比,男生有着更多的数学元认知知识和更高的数学元认知初始水平,且与低-缓慢下降组相比,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属于高-缓慢下降组。  相似文献   
234.
以2844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初中生的认知需求类型及其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初中生的认知需求存在四个潜在类别,即参与思考–低投入型、参与思考–一般投入型、懒于思考–高投入型、喜欢思考–高投入型,分别占比为25.52%、40.58%、3.87%、30.03%;与初三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和初二学生更可能是喜欢思考–高投入型;男女生认知需求潜在类别基本一致。此外,初中生认知需求与数学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喜欢思考–高投入型的数学学业成绩显著高于其他类别初中生的数学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235.
采用逐日测量的短期纵向研究对7个高中班级107对亲密同伴在一周内的学业焦虑进行测量,利用HLM检验学业焦虑在亲密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测量时间层级、个体层级和同伴层级控制变量之后,同伴学业焦虑对个体随后一天的学业焦虑存在显著的正影响。因此,同伴学业焦虑既是刺激个体产生学业焦虑的诱因,个体学业焦虑反过来又能促进同伴学业焦虑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学业焦虑的人际成因和班级学业气氛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6.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以Holland(1997)职业理论和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国内高中生生涯活动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属于多维度因素结构,包含Holland六种生涯领域学习经验分问卷,每种分问卷包括成就表现、口头劝服、替代学习和积极情绪唤起等四个学习经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多维构念合理,拟合良好,具备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构念效度。以中国个人球形职业兴趣量表简版中的生涯自我效能分量表为关联效标,发现在每种生涯领域下的生涯学习经验与生涯自我效能感都显著正相关,支持了量表的实证效度。该问卷可以作为我国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37.
“医乃仁术”是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学相互融合的产物。其中包含着“珍生贵生”的医学本体内涵、“义礼智信”的医学价值内涵和“修己自律”的医学德性内涵的统一, 也反映了技术层面的医学价值观和职业层面的人生价值观的统一。在当代医学发展中突出的技术与人性的关系问题、医德教育中突显的知性与德性的关系问题以及医学人文修养中涉及的下学与上达的关系问题等方面, 为现代人反思医学发展、追问医学目的、建构医德模式等问题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238.
采用日重现法对133名高中生学校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进行实描研究,考察了高中生在学校生活中的活动、活动场所、互动对象及与之相应的各种情感体验的日波动模式。结果如下:(1)高中生在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场所以及人际互动中均表现为积极情感的体验强度大于消极情感;(2)大部分积极情感以及疲劳的体验强度都表现为在晚睡前达到一天中的最高点,大部分消极情感体验都在该时段降至一天中的最低点;(3)全天都体验到较强烈的胜任感,中午的体验强度最大,早晨的体验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23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3名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生自我感知到的班级人际和谐状况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生对班级人际和谐各维度的感知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年级差异主要体现在班级组织上。(2)在男生组中,不同社会测量地位学生在班级人际和谐的同伴关系和班级组织上有显著的差异。而在女生组中,不同社会测量地位学生在班级人际和谐的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学生感知到的班级人际和谐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学生感知到的人际和谐与攻击行为之间相关不显著,感知到的同伴人际和谐与儿童的羞怯-敏感性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40.
宫火良  王学志 《心理学报》2012,44(3):304-313
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以日常用词为实验材料, 选取不同自杀意念得分的高中生为被试,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自杀意念高中生的社会信息编码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自杀意念高分组被试对出现在消极词位置的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出现在积极词位置的探测刺激的反应时; 自杀意念低分组被试对出现在积极词位置的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出现在消极词位置的探测刺激的反应时。(2)在知觉加工水平上, 自杀意念高分组被试对消极词、积极词及中性词的回忆量之间无显著差异; 自杀意念低分组被试对三类词的回忆量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语义加工水平上, 自杀意念高分组被试的消极词回忆量显著高于积极词回忆量; 自杀意念低分组被试的积极词回忆量显著高于消极词回忆量。研究结论如下:高自杀意念高中生存在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偏向和语义加工偏向, 但不存在知觉加工偏向; 低自杀意念高中生存在对积极信息的注意偏向和语义加工偏向, 但不存在知觉加工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