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3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随着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学者们对污染效应的研究和兴趣也与日俱增, 特别是在消费者的感知和偏好方面。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 污染效应是指消费者会降低对他人接触过产品的感知价值。本研究主要回顾了在消费行为中污染效应的定义和特性, 然后从接触因素、位置因素、产品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来探讨污染效应的前因, 并进一步归纳了污染效应对消费者行为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最后, 探讨了污染效应的理论基础和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 对污染效应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2.
233.
234.
品牌管理者最首要的决策就是选择一个好记的或有意义的品牌名字。由于任何特征的品牌名字都必须借助消费者的认知差异来实现真正的差异化, 因此, 从消费者认知特点出发研究暗示性品牌名字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本文通过3个实验, 分别验证了消费者认知需要和专业化水平对品牌名称暗示性与决策选择的调节作用。方差分析发现:低专业化水平的消费者更倾向于根据暗示性的品牌名字做出决策, 而高专业化水平的消费者则不受品牌名称暗示程度的影响。此外, 低认知需要的消费者比较喜欢暗示性的品牌名字, 而对于高认知需要的消费者来说, 品牌名字的暗示性程度不会对其决策过程产生影响。最后, 研究结果揭示了专业化水平和认知需要对暗示性品牌名字效果发挥具有交互作用。对于具有高专业化水平的消费者来说, 无论他们处于低认知需要还是高认知需要, 品牌名字的暗示程度都不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形成。相反地,对于具有低专业化水平的消费者来说, 无论是低认知需要还是高认知需要均倾向于暗示性的品牌名字。而对于专业化程度中等的消费者而言, 暗示性品牌名字效用的发挥则取决于其处理信息的动机—认知需要水平。 相似文献
235.
236.
执行意向,也被称为“如果—那么”计划,是指将一个预期的情境与一个确定的目标定向行为联系起来,明确说明了个体在什么时间、地点以及如何追求一个特定目标的计划.大量的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研究发现,执行意向能有效促进目标的达成.执行意向中“如果”成分使得预期情境线索的心理表征高度激活;而“那么”成分使得计划中的反应得以自动实施.这两个假设的认知过程已被证实,并且在执行意向影响目标达成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将其与动机理论进行整合以及更深入地去探讨其心理机制之外,还要积极进行本土化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37.
238.
239.
青少年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在使用互联网中表现出的偏差行为与道德的关系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96名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特点与网络偏差行为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表现较积极,网络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不算严重,但男生的网络过激行为和网络色情行为显著多于女生,且网络过激行为随着年级升高而减少:其中网络攻击性、易怒、敌意和冲突水平都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4)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认知和意向对网络偏差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网络道德情感不能预测其网络偏差行为表现。网络道德越积极,表现出来的网络偏差行为越少。 相似文献
240.
为了探讨组织信任对个体和组织的作用,在全国不同地区43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801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在个体方面,多层线性模型(HLM: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分析的结果显示:组织信任对个体的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对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组织信任对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与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显著的调节(加强)作用。在组织方面,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组织信任通过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于组织的主观财务绩效,即一方面分别通过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于财务绩效,另一方面直接通过组织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于组织的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