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6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86篇
  4769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80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追溯赋权的起源及其概念的演变,全面研究健康赋权的内涵及其对癌症患者的重要性。通过总结癌症患者健康赋权的测评工具、相关影响因素、促进健康赋权策略三个方面,了解国内外癌症患者健康赋权研究与实施的关键点与未来挑战,以期为探索适合我国癌症患者健康赋权的专科评估、干预模式构建和护理实践提供依据,以提高患者对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促使患者与医务人员共同规划、设计医疗保健行为,并最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促进医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02.
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如何,目前研究存在较大分歧。为明确二者关系,探究分歧原因,对检索后获得的44项研究(46个独立效应值)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存在中等显著正相关(r=0.27, 95%CI=[0.21, 0.33]);二者的相关强度受文化背景和被试健康状况的调节,但不受性别、自我效能感测量指标和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测量指标的影响。结果初步澄清了健康信念模型、信息搜寻综合模型和风险感知态度框架的争论,表明个体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往往也会越频繁。研究启示政府和健康医疗从业者可以通过开展网络使用技能培训等干预方式提升公众自我效能感水平,间接促进公众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相似文献   
903.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不良事特征调查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量表对大连市11所医院428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总分为(82.84±13.58)分;岭回归结果显示,是否经历了护理部层面的分析讨论或汇报、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自强型是ICU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水平的影响因素(β=−3.177~0.587,P<0.05),共同解释23.3%的变化。ICU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后的心理体验情况不容乐观,医院管理者需重视ICU护士的负性情绪,可通过增加组织支持感和提升心理弹性水平以减轻第二受害者的痛苦体验。

  相似文献   
904.
研究以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为视角,运用元分析技术梳理了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探究了影响其关系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共27篇中英文文献,56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包含被试17146名。结果显示,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98),与消极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65)。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歧视知觉测量工具的影响,与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歧视知觉测量工具、学龄段以及消极结果类型的影响。同时,元回归分析发现,文献年份对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指标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 性别对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探索提升留守儿童心理社会适应的新路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05.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这一领域。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降低漏诊率并提高诊断效率,这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普查及预警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研究者基于在线行为数据、便携式设备数据等开展主要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探索研究,旨在实现更高的预测准确率,但是测评结果的可解释性等指标尚不够理想。未来的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需要强调心理学领域知识和经验的深度介入,提高测评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加强信效度检验,这对于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06.
保持手卫生是感染防控的重要策略,但是如何提高其依从性成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和减少医疗机构获得性感染的一大挑战。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手卫生助推干预以更“隐性”的方式将洗手转变为一种可自动触发的行为习惯,弥补了以知识分享和健康宣教为主的传统手卫生干预策略的诸多局限性。基于影响机制的不同,手卫生助推干预策略可分为提供决策信息、优化决策选项、影响决策结构、提醒决策方向4个大类的框架体系。多模式助推策略的有效性也已在实践中得到印证,但目前还非常缺乏在中国社会文化情境下开展的助推洗手行为的干预研究,今后可尝试基于行为科学理论有针对性地在医院、学校和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此类干预研究和实践,为感染防控、疾病预防和改善公共健康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907.
吴建校  曹碧华  陈云  李子夏  李富洪 《心理学报》2022,54(10):1167-1180
认知控制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是任务切换。以往研究发现切换代价受到认知控制层级性的调节,但鲜有研究探索这一调节过程的动态神经机制。本研究通过嵌套的线索-任务切换范式考察不同层级任务切换代价的差异及其神经机制。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完成高低两种层级任务,低层级任务要求被试判断数字大小(或奇偶);高层级任务则须先加工数字的某一语义特征(如当前数字是否是偶数),然后进行大小判断。行为结果表明,高层级任务切换代价显著大于低层级任务切换代价。线索锁时的脑电结果表明,层级效应最早出现于P2成分,切换效应(切换与重复之差)在CNV成分上受到任务层级的调控,反映了在任务目标重构阶段给予高层级任务更多的选择性注意以及更高的主动性控制。目标锁时的脑电结果表明,在N2及慢波(SP)成分上,高层级任务切换与重复的波幅差异相比低层级任务显著更大,反映了在抑制旧任务集与重构新反应集的过程中增强的反应性控制。这些结果为任务设置重构论和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08.

基于目前广泛应用的动物实验伦理3R和5F原则,通过深入分析已有运动干预文献中的动物运动模型构建方法,分别就运动模型建立前实验动物的选取,运动模式、运动剂量的确定,模型建立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形式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以及实验动物安乐死等各个方面进行伦理分析,探讨伦理关怀在动物运动模型建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运动模型的构建作为研究运动干预的关键环节是极其重要的,此建立过程中涉及到诸多动物实验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909.

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对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不同关系类型做了详细梳理并总结了争议的原因。结果发现,目前理论上的争议可归纳为四大类:负相关、正相关、不相关以及U形关系。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数字媒体的使用性质、心理健康的内涵、研究的取向和设计形式以及被试群体有关。该结果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动态并批判性地看待既有研究结果。未来应将数字媒体使用做精细化区分并加强实验研究准确揭示因果关系,以便厘清该领域的争论。

  相似文献   
9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统一战线和发挥中医作用的要求下,针灸推广作为一项卫生工作被提上日程。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率先开展这项工作,开创了“理论学习+临床实习”的短期人才培训模式,在国内部分地区有计划、有组织地训练了一批针灸师资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研究为针灸推广提供科学理论支持。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工作为今后针灸推广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是过渡时期中医力量参与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