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雁飞  凌文辁  朱瑜 《心理科学》2004,27(1):203-206
本研究共调查来自企业的员工539人,探讨了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成就目标定向是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来对个体反馈寻求数量、反馈寻求努力起作用的,成就目标定向的各个维度对结果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2.
已有研究表明目标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被激活并自动地引导行为以达成目标,但该过程是否通过调节心理准备状态实现尚不清楚。本研究考察了无意识目标对个体道德取向的影响。实验1通过语义启动方式激活被试的成就目标,结果发现,与未激活任何目标的被试相比,激活了无意识成就目标的被试更偏向功利主义道德取向。实验2激活被试母亲的概念,结果发现这部分被试比对照组更偏向道义主义道德取向。上述结果表明,自动激活的目标可以影响个体的道德取向,使个体面对道德情境时能做出更合适的行为以达成目标。  相似文献   
103.
This paper reviews progres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in four areas of research on infant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Work on perception of dynamic events has identified perceptual constraints on perception of object unity and object trajectory continuity that have led to a perceptual account of early development that supplements Nativist accounts. Work on face processing has charted developmental changes that clarify the way innate systems are modified by experience. Research on perception of goal‐directed action and animacy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uncovering the roots of social cognition from 6 months onwards. New methods such as eye tracking and measures of brain activity have done much to confirm and clarify conclusions arising from more conventional looking preference methods. It is likely that future progress in theory and understanding will be made increasingly as a result of triangulation between data arising from conventional and newer method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4.
曹蓉  刘鹏 《心理科学》2011,34(2):332-336
为了回应Locke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仍然需要发展”的观点,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目标设置理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设置明确且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比设置模糊或一般性目标会使被试产生更高水平的努力,从而提高成绩;设置明确但难度偏低的目标与设置模糊目标的成绩间并无显著性差异;被试对目标的可接受性程度越高,成绩越好;任务难度变量对目标难度与成绩之间的调节效应要通过被试对策略的发掘和使用以及在时间方面给予一定的压力才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05.
106.
Two subject–verb agreement error elicitation studies tested the hierarchical feature-passing account of agreement computation in production and three timing-based alternatives: linear distance to the head noun, semantic integration, and a combined effect of both (a scope of planning account). In Experiment 1, participants completed subject noun phrase (NP) stimuli consisting of a head NP followed by two prepositional phrase (PP) modifiers, where the first PP modified the first NP, and the second PP modified one of the two preceding NPs. Semantic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head noun and the local noun within each PP was held constant across structures. The mismatch error pattern showed an effect of linear distance to the head noun and no influence of hierarchical distance. In Experiment 2, participants completed NP PP PP stimuli in which both PPs modified the head noun, and both the order of the two PPs and the local nouns’ degree of semantic integration with the head noun were varied. The pattern of mismatch errors reflected a combination of semantic integration and linear distance to the head noun.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agreement processes are strongly constrained by grammatical-level scope of planning, with local nouns planned closer to the head having a greater chance of interfering with agreement computation.  相似文献   
107.
教师成就目标的测量及其与学校目标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依据Elliot关于成就目标的能力界定标准和能力效价的理论构想,提出教师成就目标的理论结构。浙江省内外十多所中小学523份有效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成就目标由6个因素构成,即:绝对-回避目标、个人-回避目标、参照-回避目标、个人-接近目标、参照-接近目标、绝对-接近目标。然后,利用浙江省内外另外十多所中小学625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教师成就目标和学校目标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掌握目标结构对绝对-接近目标、个人-接近目标具有显著正效应,对绝对-回避目标具有显著负效应;成绩目标结构对绝对-接近目标、参照-接近目标、个人-回避目标和参照-回避目标具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8.
廖东升  杨芳  张晶轩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829-1836
无意识目标与社会态度、刻板印象和图式等一样, 是行为的满意状态或结果在个体头脑中的一种表征, 包含有目标设定、追求情境和追求手段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够被环境中的刺激自动激活, 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无意识目标启动的概念和其他心理表征的启动不同, 无意识目标启动能够促使带有动机性的行为出现, 启动线索的影响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无意识目标启动的自变量与自身心理状态和环境中他人的影响有关, 无意识目标启动的因变量与任务表现和社会关系的处理有关。“知觉-行为模型”、“无意识行为选择模型”、“评价准备模型”和“情感因素模型”能够分别从“无意识”和“目标”两个角度对无意识目标启动的心理机制进行解释。无意识目标启动原理在商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完善理论研究和进行实际应用, 今后应该更加重视无意识目标启动的脑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9.
规划谬误是指人们在估计未来任务的完成时间时, 倾向于过度乐观, 低估任务完成时间的一种现象。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规划谬误理论和记忆偏差理论。规划谬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动机因素、个体的经验水平、目标任务的性质等。规划谬误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从第三人称视角进行估计、任务分解及时间分配。未来的研究主要从规划谬误与策略性误解、乐观偏差、过分自信的关系, 规划谬误的产生根源、规划谬误的跨文化研究、规划谬误的研究范围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0.
近十年来,尺寸匹配误差作为年幼儿童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尺寸误用现象逐渐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尺寸匹配误差的特点、出现频率和产生原因等方面。抑制控制的失败、神经通路的协调失败、“计划-控制”模型和“感觉-行动”模型、功能性推理偏好以及身体意识发展的不成熟等观点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尺寸匹配误差现象做出解释。未来的研究应从进一步深入探讨尺寸匹配误差与假装的区别、完善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研究的开展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