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9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6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谢敏  李峰  罗玉晗  柯李  王侠  王耘 《心理学报》2022,54(4):371-384
教师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相对独立但也存在相互影响, 对其发展关系进行研究, 有助于深入理解职业倦怠的发展过程, 尽早识别倦怠症状。本研究对3837名小学教师进行追踪测试, 测试间隔为3年,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维度最优发展模型为“T1的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分别预测T2的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T1的去人性化预测T2的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且最优发展模型具有性别间的一致性和教龄段之间的一致性。这一结果支持并强调了去人性化在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对识别教师职业倦怠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阻断教师职业倦怠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12.
领导预期下属非工作时间随时保持联系、并且及时回复工作信息已成为当下数字经济时代中的职场新常态。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 构建领导非工作时间电子通信预期(After-hour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expectations, AECE)影响下属工作绩效的多路径模型。通过实验研究, 以及多时点、多来源的问卷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1)在资源获益路径, 领导AECE会通过增强下属组织自尊, 提升工作绩效; (2)在资源损耗路径, 领导AECE会增加下属的压力感知; (3)在资源威胁路径, 领导AECE会引发下属的名声担忧, 进而降低工作绩效; (4)自我领导调节资源威胁路径, 即当下属自我领导水平较高时, 领导AECE通过名声担忧降低工作绩效的间接效应被削弱。整合的理论框架为解释领导AECE对下属工作绩效的复杂影响提供更全面的解释, 这不仅丰富了AECE相关文献, 拓展了资源保存理论在数字经济管理背景下的应用, 同时也为“随时待命”这一职场新常态提供管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13.
人们会迅速地对目标人物的面孔线索进行人格特质分析,进而形成对目标的人格第一印象。在这个面孔—人格知觉的过程中,知觉结果会受到知觉对象、知觉者以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本文基于这三个方面对影响面孔—人格知觉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更系统、科学地研究与看待面孔—人格知觉,并为人际印象设计与管理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Using Korean, we investigated how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factors influence the representation of a sentence, in particular, the relative accessibility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a sentence representation. In six experiments,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 probe recognition task after reading each of a series of sentences. We manipulated the rate at which each word of the sentence was presented (250 ms and 500 ms)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sentence-final word and the probe-recognition test word (immediate, 500 ms delay, and 1000 ms delay). We also manipulated the syntactic position (subject versus object), semantic role (agent versus patient), and order of mention (first-versus second-mentioned participant) of the probed item. Pragmatic factors (the order of mention) strongly influenced accessibility immediately and through the longest delay, whereas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actors had little effect.  相似文献   
9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