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李丹  徐晓滢  李正云 《心理科学》2011,34(6):1360-1366
在生命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以上海四所高校的一年级和三年级的812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造句和模拟遗书等投射方式,并结合小组访谈等形式,旨在测查大学生对生命过程与死亡现象的认知特征,及对生命意义的价值取向,以此探究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价值取向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以表达态度为主,具有积极向上、珍爱生命的特点;而在对死亡的认知上,则主要采用本质认知的方式进行表述,以中性、概括、简洁为主要特点;(2)总体来看,女生比男生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认知更为积极,体悟更深;(3)在生命价值取向方面,当大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关顾他人的价值取向,并伴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2.
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过程中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账户有着有别于经济账户的运算法则。实验研究发现,改变薪酬的预期参照点,可以改变人们对同一结果的认知评价,从而达到不同的激励效果;低金额奖酬时人们倾向于选择物品,而高金额奖酬是人们倾向与选择现金。  相似文献   
143.
The current project investigated affective and strategic determinants of participation in collective actions by taking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collective identity (see Cameron, 2004 ) and investigating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during an important student strike within the Canadian province of Quebec. One hundred and eighty four students attending the province's postsecondary francophone institution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Path modeling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wo channels to collective action participation. A direct path involved the affective dimensions of identification. An indirect strategic path revealed that pro‐action arguments allowed individuals to derive instrumental value, which in turn led them to participate in collective actions. This indirect influence only occurred at higher self‐control. The resul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participation in collective actions during social movem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4.
本研究对时间距离对自我差异的自动激活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首先启动个体不同的时间自我知觉,然后利用评价性条件反射使先前激活的自我知觉中止,以检验对价值偏好的影响。结果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当消极情绪词语和自我词语同时启动时,先前激活的自我知觉回落到未激活前的基线水平,并使得远期时间距离所引发的可能自我差异或近期时间距离所引发的当前自我差异减弱,从而导致价值偏好不再随时间线索发生系统改变。研究最后讨论了这一发现对自我调节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5.
钟毅平  陈潇  颜小聪 《心理科学》2013,36(2):429-433
摘 要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的方式,探讨权力对损失规避倾向的影响。实验一发现,与低权力被试相比,高权力被试具有较少的损失规避。实验二进一步考察权力影响损失规避的原因机制,结果发现,权力对收益的价值估计没有影响,但降低了个体对损失的价值估计,从而导致损失规避的减少。结果表明,权力除了激活个体对收益的趋近,还可能抑制个体对损失的感知,权力也是影响决策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权力 损失规避 估计价值  相似文献   
146.
夫妻相似性和婚姻质量的关系一直是婚姻适应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至今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而且两者间的作用机制也没有得到充分探讨。为此,从澳门选取132对夫妻,采用夫妻独立作答的方式,对他们的价值观,沟通模式和婚姻适应进行测查,以探讨夫妻价值观的相似性和差异,以及沟通在夫妻价值观相似性和婚姻质量两者关系间的作用。经t检验、阶层内相关和结构方差模型分析,结果发现:(1)夫妻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相似性,其实夫妻的相似性明显多于随机配对的夫妻;也存在差异,其中丈夫比妻子更看重权力和成就;(2)丈夫报告的双方回避沟通明显多于妻子,但其报告的婚姻满意度和情感表达明显好于妻子;(3)研究不仅验证了以往研究结果,即夫妻越相似,其婚姻质量就越高,而且进一步发现这种关系通过沟通起作用。最后,研究得出结论,伴侣选择应是相似和互补结合的产物,而沟通是夫妻关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7.
唐辉  周坤  赵翠霞  李纾 《心理学报》2014,46(10):1549-1563
主流决策理论认为人们当遵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基于“价” (value)做选择—— 挑选能直接给自己带来最大获益的选项。但决策者实际上经常会基于“值” (worth)做选择—— 挑选令自己当下吃亏或损失的选项, 并认为“值得”。为探索选择吃亏的选项究竟“值”在何处, 研究1利用情境实验操纵“基于‘值’选择”, 发现选择表面吃亏的“值”选项反而能给个体带来更大的延迟获益。研究2a采用归纳法, 确定了吃亏选项会在“惠、善、义、法” 4个潜在维度上被决策者赋予更大的“值”; 研究2b利用测量4个潜在维度的情境测验, 以销售群体的销售绩效和主观幸福感为真实获益的衡量指标, 验证了“基于‘值’选择”与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获益间存在正向的线性预测关系。研究首次为中国文化中的“吃亏是福”提供了实证证据的支持, 揭示诱使人们选择吃亏选项的是“后福”—— 赋在潜在维度上的延迟获益。  相似文献   
148.
大量实验研究显示, 成瘾患者、多动症患者和病态赌博者在决策中表现出冲动偏好。目前研究冲动性决策偏好的经典实验范式是延迟折扣任务。通过延迟折扣任务, 心理学家揭示了冲动性决策偏好的神经机制并构建了多种理论, 包括单一系统评价理论、双系统评价理论、自我控制理论和自我参照加工理论。基于这些理论, 已经发展出了多种降低决策冲动性的方法, 包括想象未来具体事件、工作记忆训练、预先承诺以及提高血液中葡萄糖水平, 其背后的神经机制是通过认知控制和价值表征理论来实现的。未来研究方向需集中于价值计算、价值系统和多体素模式分析(MVPA)在改善决策冲动性以及内在机制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9.
沈汪兵  袁媛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7):1169-1180
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性的内核, 是个体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上产生新颖独特且实用观点或产品的思维形式。文章基于社会文化的三层次模型, 分别从文化观念、文化活动或经历以及文化工具三个层面, 围绕人性价值观、中庸取向、非价值性文化传统、海外旅居、多语种学习、以及文化工具所涵盖的文化规则、符号和实物七个方面阐述了社会文化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未来研究有必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从文化与社会因素的依存性、个体差异控制、文化和创造性思维的类型差异以及多重研究取向协作四方面深入。  相似文献   
150.
In keeping with a view that is explicitly formulated by Aristotle in his Motion of Animals, general kinetic principles must be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ovable entities existing in the universe. At issue, essentially, are the motions of the stars and the motions of animals. Whereas the cosmological immovable mover is the object of two complementary analyses (in Bk. VIII of Physics and in Chs. 6 and 7 of Bk. XII of Metaphysics), information on the immovability of the first mover responsible for animal motion is to be found in the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physiological treatises (On the Soul, in Bk. I, Chs. 3 and 4, and in Bk. III, Ch. 10 and in Ch. 6 of the Motion of Animals). But it is also found in Ch. 7, Bk. XII of the Metaphysics, in the very context of the argument concerning the absolutely first immovable mover of the worl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two types of motion, that of the stars and that of animals, however distinct the arguments about them are, rest on a single scheme, and maybe even on a common principle. This is liable to surprise us, as much as stars and animals appear to us to belong to heterogeneous orders of reality. But the situation is different for Aristotle, who, as attentive as he is to differences, tends nonetheless to conceive the stars as living things of a particular kind. This fact is the source of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 that Aristotle generously left for his many commentators to solve. Aim of this text, which was initially directed to a larger audience, is to set some of these complex issues in both simple and up to date te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