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wo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spect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Study 1, job applicants (n=250) completed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Profiler and the Work Values Questionnaire (WVQ), which requires respondents to rate various work-related facets according to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contribute to their job satisfaction. These facets were combined into two composites (hygiene and motivator)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The three personality superfactors accounted for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variance in importance ratings (about 5%). In Study 2, employees (n=82) completed a measure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JSQ), which assesses both what respondents consider as important in their work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current job. Importance ratings were again combined into two composites while job satisfaction ratings were factor analyzed and three factors, differentiated along hygiene versus motivator lines, emerged. Personality traits again accounted for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variance both in importance ratings and in levels of job satisfa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personality does not have a strong or consistent influence either on what individuals perceive as important in their work environment or on their levels of job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2.
内外部线索对学习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功香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3,35(2):172-177
该研究针对Koriat和Dunlosky实验研究结果的不同,通过两个实验,进一步考察内外部线索对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简称为JOL)的影响。被试为山东师大本科生63名。内部线索词对的语义联系,两种外部线索分别是呈现时间和呈现顺序。本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在交替呈现还是区组呈现条件下,内部线索对JOL和回忆都产生了显著影响;(2)呈现顺序和呈现时间可能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外部线索;(3)不同的内外部线索对JOL有不同的交互作用;(4)实验二中无意义词对先呈现组的JOL大于有意义词对先呈现组的JOL,这说明JOL可能存在“锚定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刘瑛 《应用心理学》2003,9(4):33-37
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杭州市三所小学 3 1 8名小学生为被试 ,考察了他们对目前学校常用的 2 0种奖项的喜好特点。目的在于揭示这些奖项对小学生的潜在意义 ,为教师运用外在奖赏激励学生学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1 )小学生最喜欢社会认同类 ,其次是特权类 ,最后是学校奖项与零食类奖赏。他们最喜欢的前五种奖赏是 :书、奖状、好分数、玩电脑、去图书馆看书。 (2 )小学生在喜好的奖赏及其结构特点上均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胡心怡  陈英和 《心理科学》2017,40(1):174-180
通过两个研究考察肯定内部核心品质和肯定外部成就两种不同自我肯定方式对威胁后个体的影响。研究1发现,无论高威胁还是低威胁情境下,选择内部自我肯定的被试均显著多于选择外部自我肯定的被试。研究2发现,内部自我肯定能够在边缘显著水平上降低高威胁感知被试的自我消极情绪,并能够显著降低高威胁感知被试的一般消极情绪,而外部自我肯定不能达到相似效果。上述结果表明,无论在高威胁还是低威胁情境下,个体都更倾向于选择内部自我肯定;与外部自我肯定相比,内部自我肯定对降低个体高威胁情境下的消极情绪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3587名初中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测量法,考察了初中生偶像崇拜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及其与生活目标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探究了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女生的偶像崇拜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且偶像崇拜高水平组中女生人数显著多于男生,偶像崇拜低水平组中则相反;初一与初二年级间偶像崇拜的水平及在不同水平上的人数分布均无显著差异。(2)外在生活目标能够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偶像崇拜水平,其中性别起调节作用,外在生活目标对女生偶像崇拜水平的影响大于男生。(3)性别对偶像崇拜影响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上也具有调节作用,即偶像崇拜水平负向预测初中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对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则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Consequentialist Teleology and the Valuation of States of Affair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lizabeth Anderson claims that states of affairs are merely extrinsically valuable, since we value them only in virtue of the intrinsically valuable (e.g.) persons in those states of affairs. Since it considers states of affairs to be the sole bearers of intrinsic value, Anderson argues that consequentialism is incoherent because it attempts to globally maximize extrinsic value. I respond to this objection b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wo forms of consequentialist teleology and arguing that Anderson's claim is either harmless or her argument for the claim is uncompelling. On the first conception of teleology, consequentialists need not hold that states of affairs are the sole bearers of intrinsic value, which allows them to deflect this criticism. On the second account of teleology, even assuming that states of affairs are the sole bearers of intrinsic value, Anderson's argument does not necessarily defeat such views.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肿瘤学的几乎所有研究一直在关注肿瘤细胞本身,从哲学角度看这无疑是正确的。肿瘤细胞是肿瘤事件发生发展的内因。近年研究表明,肿瘤的外因,即肿瘤微环境中的非肿瘤细胞及其产物,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的外因,通过作用于内因选择了更具抵抗性的肿瘤细胞,促进了肿瘤的进展与转移。因此,重视肿瘤微环境的外因研究,对肿瘤治疗学将会开辟以外因为靶点干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7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Amabile等人编制的学习动机量表进行修订以确定其对中国被试的适用性,此外还探讨了大学生学习动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领域专门的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动机量表可以明确区分成用于测量内生和外生动机的两个分量表,前者包括挑战性和热衷性两个维度,后者包括依赖他人评价、选择简单任务、关注人际竞争和追求回报等四个维度。两个分量表的多种信效度指标都十分理想,表明可用于对中国被试的有关研究。(2)男生的内生动机总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外生动机总分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具体来看,男女生在挑战性和依赖他人评价两个维度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挑战性高于女生,而女生比男生更依赖他人评价。(3)被试一般的和领域专门的效能感都与内生动机呈正相关,而与外生动机无关。具体来看,效能感与内生和外生动机各维度中的挑战性、热衷性和关注人际竞争呈正相关,与选择简单任务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成为动机研究的热点。该文综述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关系的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状况。认为实验研究经历了外部动机削弱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共存、外部动机能够对内部动机产生促进作用三个阶段,研究者的心理学立场是造成分歧结果出现的重要原因;不同的理论模式各有所长,尤其是自我决定理论的新进展“有机辨证元理论”中关于需要的阐述是近期动机研究的亮点,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关系的整合。并提出探讨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具体成分之间的关系,检验特质状态与情境状态中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心理需要对情境与动机的中介机制应当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277名文科三、四年级的大学生为被试,综合考察在故事、连线和命名任务下,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对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多变量方差分析发现,对于三个测验的共同部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主效应均显著,但交互作用不显著。分别对每个任务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对于连线任务而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主效应均显著;对于命名任务而言,外部动机的主效应显著,内部动机的主效应不显著;对于故事任务而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主效应不显著。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之间在三个任务中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多重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不同的任务,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贡献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