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1篇 |
免费 | 93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6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本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和复杂数字记忆材料,考察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法相对于机械记忆法在记忆提取上的优势及神经机制。行为结果表明,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法比机械记忆法的再认准确率更高。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结果显示,再认提取阶段奇象记忆条件下诱发的N400和N700波幅显著更低,这说明奇象记忆提取更容易。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条件下,正确再认旧数字诱发的前额区、左顶枕叶区及中顶枕叶区N700成分与使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有关。本研究表明,采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可以减少或跨越语义加工,从而提高个体对材料的记忆效率。 相似文献
142.
利用128导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延迟匹配任务的实验范式,测查了20名正常被试完成不同负荷客体任务时的皮层慢电位(slow cortical potentials,简称sp成分),实验发现:背侧前额叶在刺激呈现后的700ms到1400ms出现记忆负荷效应,高负荷任务诱发的sp成分显著负于低负荷任务;低负荷任务诱发的sp成分在左前额区(500~1800ms)、左前额-中央区(700~1800ms)、左中央-顶叶区(1000~1400s和1800~4800ms)、右前额区(1800~4800ms)和右前额-中央区(1400~4800ms)显著负于高负荷任务,出现记忆负荷效应,但这种负荷效应在左右大脑半球所反映的心理意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3.
144.
即刻消退缺损(immediate extinction deficit, IED)是指在条件性恐惧习得后, 立即进行的消退训练不能长期抑制恐惧记忆的现象。IED可能与消退起始时的应激水平和事件分割等因素有关。在高应激水平下, 消退记忆的巩固受损导致IED; 而在中等或较低的应激水平条件下, 即刻消退有效但效果可能容易受事件分割的影响。IE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涉及应激激活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 去甲肾上腺素引起杏仁核基底外侧核(basolateral amygdala, BLA)过度兴奋, 然后BLA通过投射突触抑制在恐惧消退中起核心作用的内侧前额叶神经元的活动。未来研究应注意即刻消退缺损引起的长期后果, 并深入探讨如何优化即刻消退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5.
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403名单胎、孕周在24~33周的孕妇进行研究,探讨怀孕过程中孕妇经历的生活事件和妊娠压力的关系,以及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丈夫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怀孕计划的主效应显著,孕龄的主效应不显著,怀孕计划和孕龄的交互作用显著;妊娠压力在怀孕计划上的主效应显著,意外怀孕的孕妇的妊娠压力显著高于计划怀孕的孕妇的妊娠压力;(2)怀孕过程中孕妇经历的生活事件与妊娠压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孕妇的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3)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生活事件和妊娠压力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即生活事件部分通过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孕妇的妊娠压力;而丈夫支持则对孕妇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当丈夫支持高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的孕妇,其妊娠压力越低,心理健康状况对孕妇妊娠压力预测显著;当丈夫支持低时,心理健康状况对妊娠压力的预测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6.
147.
本文用生活事件经历调查表(LEES)对278名心身疾病者,282名癌症患者和 273名健康人(对照组)作调查。结果表明:心身疾病和癌症患者病前出现应激性事件的频度(人次),及对事件产生负性情绪体验的强度(得分)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中,家庭事件因素的频度和强度均较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能是心身疾病和癌症的重要前因之一。生活事件强度体验与个体个性特征、应付策略和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48.
采用SCL-90量表评定了500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忧郁等症状;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生活事件;高中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9.
音乐情绪识别能力是利用音乐开展情绪调节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民族音乐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在情绪调节和音乐治疗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是研究音乐情绪识别的有效音乐刺激。本研究采用跨通道情绪启动范式,通过人际反应指针问卷筛选出高、低共情组被试各36人参加脑电实验,考察共情能力对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的影响。脑电数据显示,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内隐识别时,将宫调和羽调音乐作为启动刺激,诱发了中期的P2、N400以及晚期正成分LPC (Late Positive Component)。低共情组P2和N400成分的波幅大于高共情组,高共情组LPC成分的波幅大于低共情组。本研究第一次从电生理层面考察了不同共情能力的个体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时的神经反应差异。高低共情组在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不同阶段的注意投入可能影响了其对音乐刺激的感受,进而影响音乐情绪识别。 相似文献
150.
采用提高非注意纯度的“跨通路延迟反应”实验范式,研究汉字形音识别的跨通路注意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偏差刺激ERP减去标准刺激ERP的早期偏差相关负波(DRN1)为主要分析对象。以15名正常青年为被试。结果发现:无论注意与否及何种刺激,听觉N1最大峰均位于额中央部,而视觉N1最大峰位于两侧枕部与颠后部,具有明显的通路差异性。在本实验条件下,听觉与视觉通路的DRN1与失匹配负波(MMN)在许多性质上相似,反映着对汉字形音识别的自动加工。根据波幅及其头皮分布特点,注意条件下的N350很可能是N200与N400的重叠,并主要表现出N400的特点;而非注意条件下的N350则可能是N200。N350的属性因条件而异,表明ERP成分反映的大脑加工机制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