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3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即刻消退缺损(immediate extinction deficit, IED)是指在条件性恐惧习得后, 立即进行的消退训练不能长期抑制恐惧记忆的现象。IED可能与消退起始时的应激水平和事件分割等因素有关。在高应激水平下, 消退记忆的巩固受损导致IED; 而在中等或较低的应激水平条件下, 即刻消退有效但效果可能容易受事件分割的影响。IE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涉及应激激活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 去甲肾上腺素引起杏仁核基底外侧核(basolateral amygdala, BLA)过度兴奋, 然后BLA通过投射突触抑制在恐惧消退中起核心作用的内侧前额叶神经元的活动。未来研究应注意即刻消退缺损引起的长期后果, 并深入探讨如何优化即刻消退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探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及内部的认知加工过程。采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问卷法调查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归因和择业焦虑。结果发现:(1)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负向预测择业焦虑,又能通过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及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择业焦虑。(2)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中受到消极事件归因方式的调节作用:只有消极事件积极归因时,生涯适应力才会影响择业焦虑。研究结果揭示了择业焦虑的内部作用过程,丰富了生涯适应力通过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影响择业焦虑的解释视角,为通过归因和注意偏向的调整缓解不同生涯适应力个体择业焦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3.
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403名单胎、孕周在24~33周的孕妇进行研究,探讨怀孕过程中孕妇经历的生活事件和妊娠压力的关系,以及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丈夫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怀孕计划的主效应显著,孕龄的主效应不显著,怀孕计划和孕龄的交互作用显著;妊娠压力在怀孕计划上的主效应显著,意外怀孕的孕妇的妊娠压力显著高于计划怀孕的孕妇的妊娠压力;(2)怀孕过程中孕妇经历的生活事件与妊娠压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孕妇的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3)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生活事件和妊娠压力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即生活事件部分通过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孕妇的妊娠压力;而丈夫支持则对孕妇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当丈夫支持高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的孕妇,其妊娠压力越低,心理健康状况对孕妇妊娠压力预测显著;当丈夫支持低时,心理健康状况对妊娠压力的预测不显著。 相似文献
54.
55.
通过考察解释水平, 诠释时间间隔和未来事件效价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时间间隔会影响人们对未来事件效价的感知, 高解释水平事件在长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 而低解释水平事件在短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研究1); 同时, 未来事件效价也会反向影响人们对时间间隔的感知, 相对于未来发生的正效价事件, 负效价事件的感知时间间隔更短(研究2)。无论是时间间隔对未来事件感知效价的影响, 还是未来事件效价对感知时间间隔的影响, 解释水平均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6.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认为,人们为了维护当前积极自尊,主观上会远离过去失败而亲近过去成功。本研究采用线段评估法,选取31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自尊水平、事件效价与时距对过去事件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检验该理论的文化普适性。结果表明:对过去事件的时距估计,自尊水平、事件效价及其交互作用在同一时距里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时距的主效应及其与事件效价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在负效价水平上存在显著时距差异,在正效价水平上无显著时距差异。研究结果不支持基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57.
员工跨界行为正在成为团队领域的热点课题, 但目前为止尚缺乏在中国情境下关于员工跨界行为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来自61个团队的领导及其292名员工的两波纵向数据进行跨层分析, 将文化和社会网络理论整合入跨界行为领域, 在控制了个体层次的员工年龄、教育程度、性别、本团队工作时间和个人的集体主义导向, 以及团队层次的团队规模后, 发现员工跨界行为有助于提升其团队内部网络中心性的地位, 并进而促进其任务绩效, 团队集体主义氛围在员工跨界行为和网络中心性的关系中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8.
采取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东西方面孔记忆编码的差异(DM效应),从而阐明异族效应的神经机制。14名被试学习和再认东西方面孔照片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记住与否,西方面孔产生的早期成分(潜伏期70~220ms)在头皮额部有一个比东方面孔更为正向的变化,表明在此阶段更多的资源分配于异族面孔,支持异族效应产生的特征选择假说。无论东方面孔还是西方面孔,记住与未记住相比较,则在额部和顶部产生潜伏期在晚期正成分(LPC)范围的正走向变化,但西方面孔在240~320ms潜伏期范围内,DM效应较小。另外,东方面孔在枕部诱发出一个明显的负波N260,而西方面孔产生的N260很小甚至没有,反映了大脑对不同种族面孔的编码机制有所不同,因而可能被称为“种族特异波”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