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7篇
  761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量性研究方法对ICU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了解ICU护士道德困境和伦理气氛认知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ICU护士道德困境总分为43.00分(24.00,67.00),伦理气氛认知得分为(3.44±0.38)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困境总分与关怀型伦理气氛呈负相关(r=-0.131,P<0.05),与功利型伦理气氛呈正相关(r=0.297,P<0.01)。护理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塑造关怀型伦理气氛,避免或削弱功利型伦理气氛的形成,从而降低道德困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2.

罕见病患者的道德、法律、经济与文化权利都无法得到应有保障。这与传统道德以亲疏远近来决定责任的承担顺序有关。在这种道德模式下,各个责任主体对罕见病患者的有效支持不足。罗伯特·E·古丁的弱势原理提供了一个全新审视伦理责任的维度,指出责任源于弱势,责任效力与责任对象依赖责任主体的程度密切相关。从不同维度看,罕见病患者都属于弱势群体,因而可运用此原理,将其权利保障的责任分配于不同责任主体,并以责任效力的高低顺序,重构以政府、医护方、企业、社会组织、媒体与大众、家庭对罕见病患者的伦理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33.
为提升专注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健康人群以“超说明书用药”方式摄入延缓衰老或修复脑损伤造成的认知能力衰退的药品。该种认知增强技术的应用需要通过“伦理之前”的技术可行性审核和“技术之后”的生命伦理辨析才能初步确认其道德容许性。目前针对药物认知增强剂使用的担忧主要来自新药的疗效与风险尚不明确、市场主导下的药物获取渠道难以管控,以及亟待完善的社会规范。因此,当下药物认知增强技术的合理应用需强化政府对个体和商业力量的监管,重视经验数据的获取,以及科研机构对用药风险性的进一步研究与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4.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应用已触及众多方向,从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精神卫生,到康复医疗、居家健康支持等都有所进展,也引发了广泛的哲学及伦理思考。在医学哲学视角下,探讨人工智能机器道德主体地位争议、机器使用所产生的多重关系的界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价值判断及信任考量、数据获得性及隐私保护现状。进一步指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应用场景下,人工智能可能引起的不公平、歧视与风险责任,呼吁建立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和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5.
医疗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形式。医疗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大推动了人类医学的发展进程及诊疗模式。与此同时,医疗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异化现象,并由此带来了人和社会的异化,诸如对人与类人机器的角色定位不清,人对技术的依赖性过度增强,医疗全生命周期中的责任伦理缺失,技术价值失衡等社会问题。以这些异化带来的伦理风险为进度,探析在医疗人工智能使用中的隐私安全与数据使用的边界问题,人在医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问题,“医生-人工智能-患者”的共同决策体系构建问题,构建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向善理念及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6.
脑机接口增强性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热议。相比以治疗为目的的应用,当脑机接口用于增强健全人的身体和心理等功能时,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更多、更复杂,容易带来公平上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辩证地分析,客观、理性地看待。从根本上讲,导致这些不公平不在技术本身。因此,需要深刻反思脑机增强公平问题产生根源的同时,也需要从两方面予以应对,一是重视脑机增强的公平风险,二是明确脑机增强的使用范围,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137.
近年来,“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RI)成为科技伦理和科技政策研究的风行概念。把RRI理念引入到医学科研治理实践,提出要扩展伦理责任范围,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把预测、评估、伦理反思纳入到医学科研的全过程,建立科研信息和公众意见之间的双向反馈和动态响应机制,加强政策和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社会参与性,促进医学研究者与社会公众间伙伴关系的形成,包容性的协商过程实现协作共赢。  相似文献   
138.
从理论上概述了各时期监测定义的演变以及相关伦理辩论,列举了公共卫生监测所引发的普遍的伦理问题及适用的主要伦理原则,揭示了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中伦理问题的不同。人权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共同基础,因此,也可能是临床伦理和公共卫生伦理的共同基础。最后,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公共卫生监测中伦理问题的指南》及其他文献列出多种公共卫生伦理标准,试图在实际工作中帮助评估公共卫生监测方案在伦理上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9.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分为具备辅助识别的二类和辅助诊断的三类医疗器械,我国三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刚进入注册申报阶段。很多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以科研方式进入医疗机构,为受试者免费试用以获取临床试验数据,这给伦理审查带来极大挑战。伦理委员会审查三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核心问题包括风险评估、数据库、数据安全及软件更新。除关注医疗器械产品与试验操作外,更要从适用范围、研究要求与资料、研究方案、风险控制、数据库、数据安全和软件更新等方面仔细把关,不断总结经验,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也助推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0.
报道了1例70岁高龄男性的助孕情况,探讨了高龄男性生育现状、高龄男性助孕存在的问题以及助孕易于引发的伦理问题。意在提醒生殖中心工作人员在接诊高龄男性患者助孕时,既要尊重其与配偶的生育权,又要充分告知高龄男性生育给自身、配偶及后代带来的风险。助孕前应加强医患沟通,遵循有利于患者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有利于后代原则,同时接受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严防技术滥用,适时劝导高龄男性患者放弃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