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59篇
  9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摘 要 目的:探讨家庭阅读环境(HLE)和电子媒介暴露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和幼儿词汇理解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使用家庭基本信息调查表、家庭阅读环境问卷、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对278名幼儿及其父母进行调查。 结果:(1)SES、HLE各维度(除hle5)与词汇理解呈显著正相关;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与SES、HLE各维度和词汇理解呈显著负相关;(2)HLE和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分别在SES和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幼儿词汇理解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结论:HLE和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在SES和幼儿词汇理解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52.
认识性好奇心是个体对新知识的好奇,可从状态和特质角度理解,其中特质认识性好奇心又区分为兴趣型和剥夺型两种类型。近年来众多证据表明,认识性好奇心受知道感、性别、对信息的偏好模式等因素影响,并在学习、记忆及创造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未来研究有必要着眼于毕生发展的角度进行纵向考察,完善其测量方式,并深入考察认识性好奇心对学习的影响机制,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53.
在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的当今中国社会, 如何推进绿色消费这一举措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往研究对于物质主义与绿色消费的关系得出了矛盾的结论。针对这一现状, 本研究以绿色产品本身的特征(炫耀性/非炫耀性)为切入点, 首先考察物质主义影响绿色消费的边界条件, 即绿色产品炫耀性的调节作用, 然后进一步探究物质主义促进炫耀性绿色消费及抑制非炫耀性绿色消费的心理机制, 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然接触的干预研究, 以期为解决现有研究分歧提供全新的思路, 同时为企业和政府引导绿色消费提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54.
前人研究表明他人的社会地位影响个体对其面部表情的加工,但是他人地位如何影响个体对其面部表情加工的神经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首先让被试完成时间估计任务,然后让评价者(高VS低地位)根据被试任务成绩给予面部表情(愉悦、中性和愤怒)反馈,同时记录被试加工评价者面部表情的ERP成分。脑电结果发现,在早期的P1阶段,当评价者给予愤怒和愉悦表情作为反馈评价刺激时,低地位评价者比高地位评价者诱发了更强的P1波幅;在N2加工阶段,只有当评价者给予愉悦表情作为反馈评价刺激时,高地位评价者比低地位评价者诱发的N2波幅更强;在后期P3加工阶段,只有当评价者给予愉悦表情作为反馈评价刺激时,低地位评价者比高地位评价者诱发了更强的P3波幅。当前研究结果说明评价者的地位不仅影响了个体对其面部表情加工的早期阶段,而且还影响了个体对其面部表情加工的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955.
刘霞 《心理科学》2013,36(1):116-121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式,通过匿名方式对北京市1552名流动儿童施测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内群体认同测验与群体地位感测验,探讨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内群体认同感和群体地位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内群体情感认同及群体地位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与内群体认知认同之间相关不显著。(2)个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并通过降低流动儿童的群体地位感,进而间接地负向影响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3)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也存在直接显著的消极影响,并同时借助于群体地位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内群体情感认同和群体地位感的双重中介作用间接地降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56.
It is argued that Heidegger should be seen as something of a Kantian Idealist. Like Kant, Heidegger distinguishes two standpoints (transcendental and empirical) which we can occupy when we ask the question whether natural things depend on us. He agrees with Kant that from the empirical or human standpoint we are justified in saying that natural things do not depend on us. But in contrast with Kant, Heidegger argues that from the transcendental standpoint we can say neither that natural things do depend on us, nor that they do not. His reasons for saying this, however, represent an attempt to rework both Kant's temporal idealism and his tempo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an object (which shows up in Heidegger as a temporal interpretation of being). Heidegger suggests that Kant was led astray into a transcendental idealism about natural entities, because he did not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ranscendental idealism about being.  相似文献   
957.
958.
Preschool children were presented with slides on a computer screen showing a novel object, together with two informants, one with an attractive and one with a less attractive face. Children were asked which informant they would like to ask about the name of the novel object. After hearing the informants provide conflicting names, they were asked who they thought was correct. Children were more likely to endorse names provided by the person with the more attractive face, a bias that cannot be justified on epistemic ground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find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59.
王永跃  祝涛 《心理科学》2014,37(6):1455-1460
通过对379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伦理型领导对员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伦理型领导与工具主义伦理气氛显著负相关;组织伦理气氛在伦理型领导与不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了组织伦理气氛在伦理型领导与不道德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水平越高,组织伦理气氛的中介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960.
后悔的一致性模型:理论和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结海 《心理学报》1999,32(4):451-459
重新检验Gilovich和Medvec的后悔时间性模型。该模型认为,与假设思维有关的短期后悔的研究结果相反,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后悔(长期后悔)多是“不做”而不是“做”的后悔。该文认为这一理论上的矛盾来自于双方对“做/不做”概念以及“做-不做”规律适用范围的不同理解。该研究使用这一新的分类方法,发现和短期后悔一样,至少一半的长期后悔来自于“状态改变”的后悔。这此基础上提出后悔的一致性模型,认为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