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659篇
  29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ABSTRACT

If all but one of the items in a list are similar (e.g., all black except one red), memory for the different item is enhanced (the isolation effect). Older adults generally show similar or smaller isolation effects compared to young adults, which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ge-related deficits in associative memory whereby older adults are less able to associate an isolated stimulus to its isolating feature. Experiment 1 examined the isolation effect for isolation based on spatial position, modality and color; in Experiment 2, the criterion for isolation was the associative relation between stimuli. The results consistently showed no differences between young and older participants in the magnitude of the isolation effect. Whilst age deficits in associative memory may act to reduce the isolation effect in older adults, age deficits in self-initiated processing and inhibitory functionality may counteract this reduction by enhancing the isolation effect in older adults.  相似文献   
102.
Urban Mexican children aged 5 (n = 23) and 9 (n = 87) years were given the Matching Familiar Figures Test (MFF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FFT was a valid test of cognitive style for Mexican children. The younger children's MFFT performance was characterized as fast and inaccurate in relation to the older children's performance, which was slower and more accurate.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s of Mexican MFFT scores with normative data from America, Japan, and Israel indicated that Mexican children were relatively impulsive in cognitive style in relation to children of other cultures. Potenti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se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discussed here.  相似文献   
103.
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和孤独感间相关显著,并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存在中介的作用;独立的中介效应检验中,社会喜好、友谊质量均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发生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的联系;综合模型中,社会喜好只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产生联系,不存在直接效应,而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既存在中介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04.
运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语双字词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实验一运用2个真字任意组合构成的假词(如:镜社)作填充材料,发现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仅仅存在于错误率中。实验二运用与源真词(如:冲锋)同音形似的假词(如:冲烽)作填充材料,促使被试更多地在语义水平上做出判断,结果发现很强的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低频词上。两个实验结果表明,在词汇判断中用不同的假词作填充词会影响被试的词汇判断策略,从而在不同水平上通达词义。最后,用反馈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5.
关于成本沉没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IAT 技术,通过实验,证明“损失厌恶”具有内隐性,“损失厌恶”存在内隐偏差,并且二者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即不受当前情绪及刺激材料性质等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成本沉没效应等现象的本质特点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了加工焦点性和进行中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探讨进行中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加工的焦点性和加工类型的一致性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二探讨进行中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在在焦点加工和非焦点加工条件下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焦点加工条件下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非焦点加工,且不受进行中任务负荷的影响;不管进行中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的加工类型是否一致,在进行中任务负荷较高且非焦点加工条件下,场独立大学生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场依存大学生。本研究结果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107.
他人的注视线索可诱导观察者将注意自动地转移到该线索所指示的方向上去(注视追随), 但仍不清楚注视方向的知觉在注视追随中起到何种作用。本研究结合注视适应和注视线索提示范式发现:知觉到的注视线索角度越大, 其线索提示效应越强; 知觉适应后被试判断注视方向的准确性下降, 注视线索引起的注意转移量显著减少。可见, 对注视方向的知觉能直接影响注视追随行为, 而注视方向抽取受到刺激显著性(注视角度)和知觉适应等因素的调节。这提示:在意识状态下, 注视知觉与注视追随存在直接联系, 即可能存在从注视知觉系统到注意转移系统的皮层加工通路; 注视追随并非纯粹的反射式加工, 它受自上而下知觉经验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提出了期望差异效应的概念并细致阐述了期望差异效应可能是导致风险沟通障碍的原因。期望差异效应是指处于同一情境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期望与另一方自我期望之间的差异。围绕上述问题,研究者在阐述了期望差异效应的含义以及期望差异效应可能的心理表征和认知根源之后,细致分析了期望差异效应的强化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风险沟通障碍。有关期望差异效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界定期望差异效应的心理表征,确定期望差异效应的测量工具,探索期望差异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期望差异效应与风险沟通障碍的关系等都可以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9.
Child analysis continues to be seen as a different technique from adult analysis because children are still involved in a developmental process and because the primary objects continue to play active roles in their liv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is is a false dichotomy. An extended vignette of the analysis of a latency‐aged girl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psychoanalytic process that develops in child analysis is structurally the same as that in adult analysis. Both revolve around the analysis of resistance and transference and use both to promote knowledge of the patient’s mind at work. And both techniques formulate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t’s appraisal of the patient’s mental organization. It is hoped that stressing the essential commonality of both technique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 overarching theory of psychoanalytic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10.
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关系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华  王辉 《心理学报》2011,43(2):188-202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来源于75项研究的87个独立样本满足了元分析的标准(N=12882)。元分析结果发现, 整体上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有中等程度的相关(r=0.28); 情绪智力测量工具、绩效衡量标准、实证数据特点和文化差异等会调节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多种调节效应中, 中国文化背景下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强(r=0.37)。结果表明, 情绪智力能有效地预测工作绩效; 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强度受不同因素影响会发生小幅变化; 文化差异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影响最为明显。此结果提供了情绪智力预测工作绩效的精确估计, 并能为未来情绪智力研究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