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1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9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203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Nippak PM Mendelson J Muggenburg B Milgram NW 《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2007,87(4):610-623
We examined the benefits of a broad spectrum antioxidant diet and enrichment comprised of physical exercise, environmental stimulants and cognitive testing, on spatial memory performance in beagle dogs. Both aged (N=48) and young (N=16) beagle dogs (Canus familiaris) were tested yearly on a three-component delayed non-match to position spatial task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oung enriched animals acquired the task in fewer sessions, made fewer errors, responded slower and made fewer positional responses, compared to aged enriched animals. An analysis restricted to aged animals revealed that antioxidant administration and enrichment resulted in fewer errors, slower responses and decreased positional responses, particularly in Year 3. Finally, cohort differences emerged, which exemplify the significance of early environmental intervention. Aged dogs that were housed with other animals and exposed to an outdoor environment in early development displayed greater benefits from both intervent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ong-term dietary intervention and enrichment can buffer age-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 相似文献
172.
Lian Xinda 《Dao》2009,8(3):233-254
The image of the Peng bird, which opens the Zhuangzi text, is not the product of metaphysical reasoning. An inspiring example of soaring up and going beyond, the image is used
to broaden the outlook of the small mind; its function is thus more therapeutic than instructional. With its rich poetic and
experiential content, the image of the Peng refuses to be reduced to an abstract concept, or a mere signifier of certain philosophical
position. Misreading of the image results from any attempt to accurately “size up” its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by measuring
it quantitatively against a spectrum of positions and values. To see only the superficial “inconsistencies” in Zhuangzi’s
argument and to read the wind under the Peng’s wings as a handicap that it needs to overcome in order to embark on its “free
and easy wandering” is, in the name of logic and “consistency,” to ignore the big picture Zhuangzi presents. 相似文献
173.
积极心理学的繁荣与演变——阴阳辩证哲理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适应社会生活中的积极特质、积极主观体验以及实现积极自我和成长的适应性认知和行为的科学。由Seligman(1998)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经过十年繁荣,在三个研究支柱的基础上增加第四个支柱积极的关系。由于积极心理学拒绝消极作为其中的范畴,Wong(2011)掀起积极心理学第二次浪潮,转向研究积极-消极的共生关系。并且,引用中国哲学思想,把阴阳之间的辩证互动原则作为积极心理学第二次浪潮的基础,研究积极和消极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人类美好幸福生活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4.
替代恢复指通过想象他人资源恢复可恢复自身的资源。研究探讨了他人积极情绪的替代恢复及人际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331名大学生为被试,实验1和2通过消词任务消耗自控资源后,用文字材料呈现他人积极、他人中性情绪和自我积极情绪,用定价任务考察自控资源的恢复,实验2通过眼神测验测量人际敏感性。结果发现,自控资源消耗后,他人积极情绪组对商品的平均定价比他人中性情绪组低,且只在眼测得分高的个体中存在,他人积极情绪组与自我积极情绪组没有差别。研究证实了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控资源的替代恢复及人际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5.
为探究积极和消极情绪与自我控制在自我同情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机制,采用问卷法对477名成人进行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自我同情、积极情绪、自我控制和睡眠质量两两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而上述变量与消极情绪均为显著负相关;(2)自我同情可分别以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自我控制为中介来预测睡眠质量;还可依靠消极情绪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来间接预测睡眠质量,但自我同情对睡眠质量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该研究结果为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了新的干预视角。 相似文献
176.
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 学校过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发展转折点, 对个体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影响。先前研究多基于缺陷的视角, 将学校过渡视为充满挑战和风险的危机时期, 并发现青少年在这一时期伴随着各种消极的发展结果。但从青少年积极发展的视角来看, 学校过渡可能是青少年获得适应性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 也是发展可塑性表现最为充分的时期。如果青少年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够很好的融合, 他们就有可能获得积极的学校过渡。 相似文献
177.
178.
现有研究主要采用结果评价或结果反馈的方式考察评价对错误后调整效应的影响,但是任务前的社会评价怎样影响错误后调整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社会评价任务,以错误后反应时和错误后正确率为指标,在两个实验中考察正性和负性评价对错误后调整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1和实验2中正性和负性评价条件下错误后减慢效应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正性和负性评价对错误后调整的作用是一致的,且不受实验任务的影响。在实验1中通过和无评价条件比较发现,评价条件下的正确后反应显著慢于无评价条件,但是评价条件下的错误后反应与无评价条件无差异,说明社会评价加速了个体错误后调整。而且在实验2中发现高低自我效能组个体错误后调整效应差异不显著,说明当前结果不受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说明任务前的社会评价促进了个体错误后行为调整,但是错误后调整效应不受社会评价效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为了探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及内部的认知加工过程。采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问卷法调查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归因和择业焦虑。结果发现:(1)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负向预测择业焦虑,又能通过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及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择业焦虑。(2)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中受到消极事件归因方式的调节作用:只有消极事件积极归因时,生涯适应力才会影响择业焦虑。研究结果揭示了择业焦虑的内部作用过程,丰富了生涯适应力通过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影响择业焦虑的解释视角,为通过归因和注意偏向的调整缓解不同生涯适应力个体择业焦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0.
自然体验是指个体通过各种感官感知自然或与源于自然界的刺激互动。学者通常使用问卷测量法、自然指标法或实验操纵法来量化操纵人们的自然体验,发现接触自然可以在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且这些积极效应会受到物理环境、个体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未来应突破“城市——自然”二元对立思想并加强积极效应的纵深研究;拓展研究群体;促进相关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