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6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152篇
  3826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64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张奇勇  卢家楣  闫志英  陈成辉 《心理学报》2016,48(11):1423-1433
原始性情绪感染理论认为, 情绪感染是一个“情绪觉察-无意识模仿-生理反馈-情绪体验”的过程, 情绪感染是一个由生理诱发情绪的过程。早在1884年, 詹姆士和兰格就提出了情绪外周学说, 同样描述了从身体变化到情绪变化的关系路径, 但没有描述从刺激事件到外周身体变化的发生机制。对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能揭示这一“自下而上”的情绪产生机制。研究选取有效大学生被试62名, 参与下列研究:(1) 在眼动实验中使用情绪图片作为感官情绪信息, 以考察觉察者的情绪觉察水平。(2) 在生物反馈实验中, 使用仿真课堂教学视频作为感官情绪信息, 以考察觉察者的无意识模仿水平和生理反馈水平。使用路径分析证实了情绪感染的路径机制, 在真实情境的诱发下, 这种通过生理唤醒而诱发情绪的机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572名连续4~16个月高强度军事训练的军人进行SCL-90测评, 研究慢性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海马形态、认知、心理特质和特质应对方式的变化特征。将其中l7例焦虑因子分≥3分者(焦虑或伴焦虑)设为研究组(A), 并以匹配法设对照组(B)。检测两组军人血皮质醇, 并用MRI观察海马形态、检测简单和复杂认知作业功能、以STAI测评状态-特质焦虑及以CCSQ测评应对方式, 探讨两组对应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血皮质醇:A、B组均高于正常水平, 有差异显著, A组显著高于B组。(2)海马形态:A组与B组MRI海马形态标准化后, A组海马形态显著萎缩, 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但各组每个同体的左右两侧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认知作业功能:A组简单认知作业成绩与B组无显著差异, 但复杂认知作业成绩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状态-特质焦虑:A组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别与B组和常模比较均有显著变化, B组与常模相比状态焦虑变化显著, 特质焦虑变化不显著。(5)应对方式:A组积极应对方式平均值低于B组和常模并有显著性差异, B组高于常模; A组消极应对方式平均值高于B组和常模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B组与常模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慢性军事应激条件下, 特质焦虑个体的海马形态出现双侧萎缩, 复杂认知功能下降, 更易发生状态焦虑, 行为取向表现出积极应对方式降低、消极应对方式增加。  相似文献   
33.
生活中,个体会时时关注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在应激下个体能否有效地监控行为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依然未知。本研究招募了52名男性大学生被试,将其随机分入应激组与控制组,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诱发个体的应激反应,并结合错误意识任务(Error Awareness Task,EAT)探索个体急性应激下的错误监控与错误后调整过程。应激指标的结果显示应激组个体在应激任务后唾液皮质醇、心率、应激感知自我报告和负性情绪均显著高于控制组,表明急性应激的诱发是成功的。行为结果显示应激组的错误意识正确率显著低于控制组,错误意识反应时显著短于控制组;进一步地,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显著低于未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并且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低于控制组。结果表明急性应激降低了个体对错误反应的监控水平,即便在辨别出错误反应的情况下,个体的行为监控与调节也更差。本研究说明急性应激会损伤行为监控系统,导致个体的行为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34.
采用系列位置回忆任务, 探讨作为声调语言的汉语普通话中声调及情绪信息是否具有近因及后缀效应, 从而揭示同为超音段信息的声调和情绪韵律在前分类声音存储器(Precategorical Acoustic Storage, PAS)中是否具有单独的表征, 及该表征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实验一和二分别考察了声调是否具有近因和后缀效应, 实验三和四分别考察了情绪信息是否具有近因和后缀效应。实验结果发现两者均在PAS存储器中有单独的表征, 但这种表征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且受影响的方式不一样。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超音段信息的声调和情绪信息在表征上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及在短时记忆加工过程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5.
宋琪  陈扬 《心理学报》2021,53(8):890-903
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和压力认知交互作用理论, 本文探讨了下属需求和接受的授权型领导匹配性对下属态度、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及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本文分别通过对150位领导与150位下属(研究1)、50位领导与243位下属(研究2)的配对样本开展两项多时点、多来源的问卷数据收集, 并采用跨层次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下属需求和接受的授权型领导失配会导致下属情绪耗竭; (2)相对于授权不足, 领导的过度授权更会导致下属情绪耗竭; (3)下属需求和接受的授权型领导匹配性通过作用于下属情绪耗竭进而影响下属对领导的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36.
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职场不文明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边界。通过问卷调查315份员工和领导的配对样本数据,结果表明:职场不文明行为负向预测组织公民行为,情绪耗竭、组织自尊中介了职场不文明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心理韧性调节了情绪耗竭、组织自尊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7.
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的研究范式,在两个实验中分别采用文字和图片材料考察了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效果及其心理机制。实验中采用了中性和负性两种实验材料,设置了两种记忆指令出现时间(2秒后提示和5秒后提示),相对于中性材料,被试更不容易忘记负性材料。记忆指令出现的时间只影响图片材料的定向遗忘。研究表明负性情绪会干扰定向遗忘,选择性编码理论可以解释情绪性文字材料的定向遗忘,而抑制理论更能解释情绪性图片材料的定向遗忘效应。  相似文献   
38.
5·12四川地震灾民社会支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自编地震灾民社会支持感知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for Earthquake Survivors, PSSS-ES)和贝克抑郁量表测查德阳、绵竹和什邡共304名灾民,以此检验自编地震灾民社会支持量表的信效度,并考察5·12地震灾民的社会支持感知状况及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PSSS-ES由12个题项组成,包含工具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三个维度;各维度题项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因素负荷分别为0.50~0.86、0.70~0.85、0.66~0.85,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58.98%;PSSS-ES整体及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0.63、0.72和0.84;三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41~0.51。低社会支持组的抑郁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高社会支持组。PSSS-ES是测量地震灾民社会支持较为有效的工具。总体来说灾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社会支持,但在信息性支持方面相对欠缺,而该方面又与抑郁症状呈较高负相关  相似文献   
39.
陈睿  杨景  何顺超  李鹏 《心理科学》2018,(2):318-323
刺激的情绪性具有增强记忆的效果,那么,带有情绪信息的刺激对遗忘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已有研究从行为及认知神经机制层面探讨了情绪性刺激对定向遗忘效应的影响,但结果并不一致。总结已有文献发现,以情绪性刺激的材料类型、情绪效价、唤醒度和熟悉度为主的客观因素和以被试的情绪状态为主的主观因素均为影响定向遗忘效应产生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原因。这类研究是对有意遗忘研究领域的重要补充,也加深了人们对有意遗忘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40.
采用改进的点–探测范式,考察熟练双语者在情绪注意偏向中对情绪信息加工的优势效应及该效应产生的原因。采用2(熟练双语者和非熟练双语者)×3(靶刺激与消极词汇出现的位置一致、不一致和中性条件)×2(线索呈现时间为100 ms和400 ms)的混合实验设计,记录被试对靶子的按键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发现:线索呈现100 ms和400 ms时,两组被试在注意定向分数上无显著差异;线索呈现100 ms时,两组被试的注意解除分数无显著差异;线索呈现400 ms时,熟练双语者的注意解除分数显著小于非熟练双语者。结果表明,在情绪注意偏向任务中,熟练双语者比非熟练双语者表现出了对情绪词汇信息更好的注意抑制控制能力,体现出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双语优势效应,产生这一优势效应的原因是熟练双语者在注意的晚期阶段比非熟练双语者具有更好的情绪信息注意解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