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4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40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21.
Children worldwide experience mental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Mental disorders occurring among young children, especially infants (birth –3 years), often go unrecognized. Prevalence rates ar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because of lack of awareness and difficulty assessing and diagnosing young children. Existing data, however, suggest that rates of disorders in young children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olde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von Klitzing, Dohnert, Kroll, & Grube, 2015 ). The lack of widespread recognition of disorders of infancy is particularly concerning due to the unique positioning of infancy as foundational in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Both the brain and behavior are in vulnerable states of development across the first 3 years of life, with potential for enduring deviations to occur in response to early trauma and deprivation.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for young children require sensitivity to their developmental needs within their families. The primacy of infancy as a time of unique foundational risks for disorder, the impact of trauma and violence on young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e impact of family disruption on children's attachment, and existing literature on prevalence rates of early disorders are discussed. Finally, global priorities for addressing these disorders of infancy are highlighted to support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actions that may alleviate suffering among our youngest world citizens.  相似文献   
922.
采用系列位置回忆任务, 探讨作为声调语言的汉语普通话中声调及情绪信息是否具有近因及后缀效应, 从而揭示同为超音段信息的声调和情绪韵律在前分类声音存储器(Precategorical Acoustic Storage, PAS)中是否具有单独的表征, 及该表征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实验一和二分别考察了声调是否具有近因和后缀效应, 实验三和四分别考察了情绪信息是否具有近因和后缀效应。实验结果发现两者均在PAS存储器中有单独的表征, 但这种表征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且受影响的方式不一样。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超音段信息的声调和情绪信息在表征上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及在短时记忆加工过程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23.
研究为探索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随社会年代变迁而改变,运用了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对1993年至2013年38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文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11454名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在该量表上9个因子得分随年代变化的趋势.结果发现:(1)SCL-90的7个因子均值与年代负相关,且不受期刊类型等的影响.20年来,7个因子下降了5%~15%不等.其中,强迫变化最大,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均变化明显.这说明,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心理健康虽有所波动但整体水平逐步提升,变化幅度大致属于中等程度.(2)当年军费占GDP比值、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SCL-90部分因子均值负相关显著;5年前的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7个因子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国防建设的经济投入和居民消费水平可能是影响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4.
925.
为探讨自1999年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本研究对106篇1998至2015年间采用SCL-90量表的研究进行了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CL-90量表中9个因子的分数均值均与年代呈负相关,年代对各因子变异的解释在4%至16%之间;1998年到2015年这18年来,各因子均值平均下降范围(效果量d)在0.24至0.55个标准差之间,其中强迫、抑郁和精神病3个因子均值变化尤为明显。这表明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的状况在缓慢提升。(2)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和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8年来提高更明显。(3)虽然不同性别贫困大学生各因子历年变化差异并不明显,但女生抑郁和精神病两方面改善略快。此外,普通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贫困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相似文献   
926.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了情绪语音影响面孔表情识别的时间进程。通过设置效价一致或不一致的“语音-面孔”对,要求被试判断情绪语音和面孔表情的效价是否一致。行为结果显示,被试对效价一致的“语音-面孔”对的反应更快。ERP结果显示,在70-130ms和220-450ms,不一致条件下的面孔表情比一致条件诱发了更负的波形;在450-750ms,不一致条件下的面孔表情比一致条件诱发更正的后正成分。说明情绪语音对面孔表情识别的多个阶段产生了跨通道影响。  相似文献   
927.
存在焦虑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焦虑是焦虑本体论的一种定义,是哲学、文学和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心理学领域,存在焦虑理论主要包括罗洛·梅的焦虑本体论,布根塔尔的存在焦虑理论及存在焦虑与心理健康关系理论等等。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量表测量法,但尚不成熟。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存在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与同一性地位的关系,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等等。今后研究的重点应包括概念研究的丰富、研究对象的拓宽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完善等  相似文献   
928.
城镇化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而城镇化中的卫生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自身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对重庆市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对全国其他省市具有借鉴意义。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和专家咨询法,对主要卫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基尼系数评价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2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early visual experience and age in the recognition of emotional prosody among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in China. A total of 75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ability of participants to recognize the prosody of four basic emotions (sadness, anger, happiness, and neutrality) was explored.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Early visual experienc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cognition of emotional prosody. The accuracy rate of students with congenital blindnes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with adventitious blindnes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 congenital blindnes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ighted students. The students with congenital blindness exhibited the slowest recognition speeds. (2) Ag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motional prosody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the sighted students, but it had no effect on the students with blindness.  相似文献   
930.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具有高度共病性,但迄今尚无成熟理论能够阐释二者共病的神经心理机制。对慢性痛与抑郁的脑机制研究提示,慢性痛和抑郁常常涉及到相似的情绪脑区活动的异常改变;与此相对应的是,行为学研究发现,疼痛患者与抑郁患者在加工疼痛或抑郁相关信息时表现出了模式相似的认知情绪偏差(CAB)。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趋于一致,指出慢性痛和抑郁共有的情绪通路异常变化可能导致了相似的信息加工异常,是二者共病的神经心理基础,而认知情绪偏差则在行为上反映了这种变化,并且很可能是共病发生、发展及维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