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5篇 |
免费 | 251篇 |
国内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19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116篇 |
2013年 | 291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262.
目前有关问题难度的观点多是不全面的,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在该模型里,区分了问题难度和问题解决难度两个概念,二者的本质分别是关系复杂性和表征复杂性;关系复杂性包括水平复杂性和等级复杂性,表征复杂性相应地包括表征广度和表征深度。以172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以长方形面积问题方面的三种测验收集的数据对该模型的内部和外部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它能够有效解释问题(解决)难度,区分优、中、差三类学生所能达到的表征复杂性。这说明该模型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63.
执行功能研究方法评述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虽然对执行功能的研究长期以来都是从神经心理学角度出发的,但现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层出不穷。该文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研究儿童冷执行功能和热执行功能的常用方法,包括搜寻任务、规则运用任务、优势规则抑制任务、矛盾冲突任务、问题解决任务、图片工作记忆任务、心理理论任务、延迟满足任务、儿童博弈任务和反向择物。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分析,作者发现,执行功能的概念已逐步扩展到包容整个认知过程,而已有的关于执行功能的观点都只强调了其中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还没有一种观点能够将上述方法所研究的执行功能概括完整。执行功能的本质还远远不能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64.
265.
266.
探讨了一个认知科学的概念——容量,主要是介绍一种基于概念维度的加工容量观.这种观点认为加工容量最好以进入某一特定运算过程的独立维度来定义,容量的增长意味着可以表征更多的维度,而概念的组块与分割是常用的表征策略.个体差异通过表征的清晰度和有效性的差异来表现,而认知的发展则是成熟与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7.
通过3个实验探讨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是否存在相互影响, 以及加工深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1采用情绪面孔启动范式, 探讨较深的情绪概念加工层面对情绪概念与情绪面孔的关系的影响。实验2更改概念任务, 探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3缩短启动面孔呈现时间, 探讨较浅的面孔知觉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确实存在相互影响; (2)概念加工深度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 在较深的概念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 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单向的; (3)知觉加工深度也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 在较深的知觉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 在较浅的知觉加工层面, 没有发现两者的相互影响。本研究为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268.
原始性情绪感染理论认为, 情绪感染是一个“情绪觉察-无意识模仿-生理反馈-情绪体验”的过程, 情绪感染是一个由生理诱发情绪的过程。早在1884年, 詹姆士和兰格就提出了情绪外周学说, 同样描述了从身体变化到情绪变化的关系路径, 但没有描述从刺激事件到外周身体变化的发生机制。对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能揭示这一“自下而上”的情绪产生机制。研究选取有效大学生被试62名, 参与下列研究:(1) 在眼动实验中使用情绪图片作为感官情绪信息, 以考察觉察者的情绪觉察水平。(2) 在生物反馈实验中, 使用仿真课堂教学视频作为感官情绪信息, 以考察觉察者的无意识模仿水平和生理反馈水平。使用路径分析证实了情绪感染的路径机制, 在真实情境的诱发下, 这种通过生理唤醒而诱发情绪的机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69.
时间是认识和定义自我的框架之一。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探讨心理时间旅行对任务自信的影响。实验1采用自由回忆或想象过去、未来事件的操纵,结果发现:事件情绪效价影响任务自信,时间方向以事件情绪效价为中介间接影响任务自信,想象的未来事件比回忆的过去事件更积极,进而引发更高任务自信。实验2采用平衡回忆或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的操纵,使效价与时间方向的作用相分离,结果发现:时间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对任务自信的作用受到时间方向的调节。回忆过去事件时,效价不影响任务自信;而想象未来事件时,事件效价越积极,任务自信越高。对于时间旅行中的积极事件,时间旅行的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而对于消极事件,想象未来所引发的任务自信低于回忆过去。结论:时间旅行的方向与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共同作用于任务自信。 相似文献
270.
基于情绪社会建构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分析708组配对数据,探讨情绪创造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情绪创造力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性角色认同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情绪创造力与领导激励创造性的交互作用通过员工创造性角色认同为中介,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从而表现出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