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1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压力和应对策略在女性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霞  陶沙 《心理学报》2005,37(5):637-649
通过对239名女性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压力和应对策略在负性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及其特点。结果表明:(1)压力和应对策略作用于负性情绪的过程模型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一致性。学业压力可以直接作用于负性情绪,也可通过消极解决问题策略的中介间接作用于负性情绪;经济压力主要通过消极解决问题和寻求支持策略的中介间接作用于负性情绪;人际压力对负性情绪的产生具有直接作用,也通过消极解决问题和寻求支持策略的中介间接作用于负性情绪;(2)在三种压力情境下,消极解决问题和寻求支持策略对负性情绪的产生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金盛华  李雪 《心理学报》2005,37(5):650-657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加剧变得日趋重要。通过25例深度访谈、60例开放式问卷调查和813例各类大学生调查,建立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四因子的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六因子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模型。并据此编制了大学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假设高度拟合,同时也证明了目的性价值观对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所具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采用问卷,调查了在澳大利亚的144名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及主观幸福感。结果显示,随着文化融入的进程,中国留学生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文化认同减弱;文化融入进程对个体取向没有显著影响,但通过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间接地减弱集体取向;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幸福感,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医学生道德发展与医德教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学生的道德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医学生在低年级进入社区医疗机构,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遵循了道德发展规律,明确了医德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和定位,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5.
教育部和各高校都在认真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若要此项工作具有可持续性,必须从教师、学生和学校等各方面来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6.
侯神  李永鑫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207-212,198
用修订后的中文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为工具对377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生职业价值观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进取心、经济价值和工作关系。2.研究生对15种职业价值尺度最重视的前4位依次为生活方式、成就、独立性、同事关系,而对监督关系、变动性、安全性、管理最不重视。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在不同年级、性别、工作经历、婚姻状况、学科间重视顺序一致性程度很高,但在一些价值尺度上也表现出了团体差异和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997.
在前期访谈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网络成瘾领域的利弊权衡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Decisional Balance Questionnaire,简称IDBQ)。被试为选自北京市7所高校的1166名大学生,按大约2∶3的方式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N1=441,N2=725)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DBQ由好处分问卷和代价分问卷组成,其中好处分问卷维度包括放松心情、获取知识、方便交流和获得成就感;代价分问卷维度包括空虚苦恼、荒废学业、人际受损、浪费金钱。IDB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网络使用利弊权衡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998.
通过两个实验深入探讨了前提项目间差异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表现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多样性效应受多样组和非多样组之间差异(前提项目间差异)大小的影响,在减小两组差异的前提下,5~6岁儿童尚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除个别任务外,8~9岁儿童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1)。(2)对前提图片的形状差异进行数量化处理后发现,儿童在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任务上的归纳判断力度随前提项目间差异的增大而增强;在前提项目间差异很小的情况下,10~12岁儿童也没有运用多样性信息进行推理;当前提项目间差异很大时,被试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2)。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对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影响,选取武汉五所大学的1121名学生为被试开展研究.测量问卷包括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根据CNNIC报告改编的网络使用问卷、经修订的Eastin和LaRose的网络使用自我效能问卷和自编的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在线娱乐,其次是信息收集,再次是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使用最少的是网上交易.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在受测群体中,有12.2%的大学生网络成瘾,成瘾比例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每周上网天数、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和网上交易等行为对网络成瘾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不但会直接影响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结果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四川某医科大学与重庆某综合类大学553名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进行施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了自豪与社会支持、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在真实自豪和人际信任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真实自豪通过社会支持对人际信任间接产生影响;(2)拒绝敏感性对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起到调节作用,即社会支持对人际信任的影响随着个体拒绝敏感性水平的降低而提升;(3)自大自豪对个体的人际信任水平没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