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2篇
  免费   640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effect of social group norms on 7‐ and 10‐year‐old children's aggression can be moderated or extinguished by contrary school norms. Children (n=384) participated in a simulation in which they were assigned membership in a social group for a drawing competition against an outgroup. Participants learnt that their group had a norm of inclusion, exclusion, or exclusion‐plus‐relational aggression, toward non‐group members, and that the school either had a norm of inclusion, or no such norm.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group norms influenced the participants' direct and indirect aggressive intentions, but that the school norm moderated the group norm effect, with the school's norm effect tending to be greater for indirect vs. direct aggression, males vs. females, and younger vs. older participants. Discussion focused on how school norms can be developed, endorsed, and presented so that they have their most lasting effect on children. Aggr. Behav. 36:195–204, 2010. © 2010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72.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of guns in students’ homes with attitudes indicative of tolerance of violence,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women and their roles, and attitudes suggestive of myths regarding sexual assault. Seniors in Kentucky high schools whose families possessed guns (n = 1,749) produced higher scores on scales measuring these variables as well as on scales of relationship dependency and religious involvement than seniors whose families did not own guns (n = 912). Students whose families owned more than 10 guns tended to score highest on these measures compared with students whose families owned no guns or a few guns. Because of lower effect sizes, thes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73.
教师职业倦怠与归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检验归因对教师倦怠的影响。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与归因问卷调查170名中学教师。结果表明,中学教师的情绪倦怠程度并不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体验较严重的倦怠状态;内控性与机遇两个控制源与倦怠3个维度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权势只与去个性化维度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只有内控性与机遇显著地预测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74.
本研究以20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访谈及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必备能力的认知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必备能力认知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生所认知的自己心理健康必备能力由自我调控、社会应对、学习和人际交往这四个方面的能力组成,它们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75.
大学生利他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利他动机进行调查分析。测量工具为利己性利他动机量表和利他性利他动机量表。被试取自北京5所高校的大学生1920名。结果显示:57.4%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己性利他动机。63.2%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他性利他动机。性别、独生子女、家庭地点等因素均同大学生利己性利他动机无关。独生子女、家庭地点、学校性质同大学生利他性利他动机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6.
本研究采用社会效度的方法,对346名大学生的良知内隐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良知内隐观所涉及的范围广泛,经因素分析可以把大学生的良知内隐观概括为9个因素;2.大学生认为良知的诸特征中较重要和具有一致性的有:孝敬父母、有责任心、守信、善良、自爱、诚实、真诚、感恩、明辨是非和自尊等;3.年龄对大学生良知内隐观的影响显著,性别和专业对大学生良知内隐观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7.
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教师和家长报告法,对农村135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学前教育年限、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小学生越多地表现出积极社会行为,但这种优势仅体现在小学入学初期;(2)母亲受教育水平越低,小学生越多地表现出敏感退缩行为和受拒绝同伴关系;(3)对于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小学生,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其攻击冒犯行为越多;而对于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其攻击冒犯行为越少。可见,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学前教育年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发展结果,且母亲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8.
为适应全球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面对医学教育落后于医学发展的现状,转化医学教育迫在眉睫。在第三代“以系统为基础”的教育改革中,培养医学生的哲学思维无疑是其重要环节之一。思维方式必须在医学生步入临床时就要开始正确培养,一旦开始阶段就养成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但会导致医疗过程中的失误,而且再想改变将会有很大难度。本文通过对医学哲学重要性的探讨,剖析医学生哲学思维的不足,阐述了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几种哲学思维方式。旨在提高医学生的哲学理念,促进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9.
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的规定,连续10年(2002年~2012年)从大连海洋大学学生的体检、体测资料中,每年随机抽取200名(男、女各100名)、年龄在19岁~21岁的样本,探讨其体质健康的变化趋势.统计结果显示,体质及格者、良好者、优秀者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4%、-1.2%、-1.9%.可见,大学生体质健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建议学校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对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0.
该研究以广州市与台中市大学生为被试,抽取500人为预测样本及800人为正式施测样本,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生命意义量表,并通过t检验和潜在剖面分析考察两岸大学生生命意义现况的差异.结果表明:(1)编制的生命意义量表由存在意义、追寻意义、存在盈实、苦难接纳、死亡接纳以及求意义的意志等6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两岸大学生生命意义总体无显著差异;存在盈实、苦难接受与死亡接纳维度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3)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两岸大学生生命意义类型相似.Wald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死亡接纳”维度,台湾与大陆学生在各潜在类别的均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