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基于计算机形式的测验使得收集作答反应时信息成为可能,这些信息的有效利用对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归纳并总结了测验中使用反应时信息的五大优势。其次,分别介绍了4种不同取向下较典型的反应时模型与模型特征,并分别进行评价。再次,较系统地梳理了反应时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使读者了解反应时信息在测验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后,探讨了未来将反应时应用于心理与教育测量领域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2.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o what degre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an predict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actual behaviour, manifested in mobile application (app) usage on smartphones. In particular,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able associa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on the factor and facet level, fluid intelligence, demography and app usage in 16 distinct categories. A total of 137 subjects (87 women and 50 men), with an average age of 24 (SD = 4.72), participated in a 90‐min psychometric lab session as well as in a subsequent 60‐day data logging study in the field. Our data suggest that personality traits predict mobile application usage in several specific categories such as communication, photography, gaming, transportation and entertainment. Extraversion, conscientiousness and agreeableness are better predictors of mobile application usage than basic demographic variables in several distinct categories. Furthermor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is slightly higher for single factor—in comparison with facet‐level personality scores. Fluid intelligence and demographics additionally show stable associations with categorical app usage. In sum,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how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an be effectively related to actual behaviour and how this can assist in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ural underpinnings of personality. Copyright © 2017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33.
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新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培养医学七年制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对他们适应21世纪的挑战至关重要,这也是当前医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与探讨的问题.实践中,对培养模式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提出了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合理地安排科研训练的进度,按培养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要求进行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4.
彭彦琴  江波 《心理科学》2005,28(1):154-157
审美心理素质教育定位于受教育者人格的发展:其本质核心是感性的独立;其基本特征是情感的通融;其特殊功能是创造力的释放;其价值定向是生命的体验。本模式通过具体教育内容引发学生预期心理活动,养成相应的审美心理素质:在智育中展开认知活动,获得感性领悟;在德育中激发动机,内化情感体验;在体(劳)育中实践意志品质,感受生命潜能;在美育中获得审美策略,独立创造意象,这些审美心理素质的综合可实现完整人格的塑成。  相似文献   
35.
凌辉 《心理科学》2005,28(6):1472-1475
教学改革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教学改革整体趋势是儿童本位→知识、智力本位→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本文分别就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体系的革新与个体健全人格养成的关系进行了评论性的综述。  相似文献   
36.
37.
鹃冠子有关教育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关于人性论他认为古今人性相同,趋利求安。关于政治教育,他认为明君主应不断提高精神修养,以神化天下。关于伦理教育,他主张官员推行教化,百姓提高道德修养。关于军事教育,他要求明君平素训练军队。关于知识教育,他提出九道说。这些看法在先秦教育思想史上很独特。  相似文献   
38.
Self‐ratings of personality predict academic success above general intelligence. The present study replicated these findings and investigated the increment of other‐ratings or intentionally distorted self‐ratings. Participants (N = 145) had to compile a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twice. First they were given neutral instructions. The second time they were asked to imagine a specific applicant setting. Furthermore, two peers rated each participant. Additionally, verbal, numerical and figural reasoning scores were obtained. Grades on a statistics exam obtained 2 months later served as the criterion. Results replicated prior findings and showed incremental validity for self‐ and other‐rated personality, which was stable after controlling for intelligence. Faking had no impact on the domain‐score level, but results on the facet‐score level were less encouraging.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9.
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纷纷在国家和地区层面进行大规模的教育评估。在大尺度教育评估中,如何向政府、管理者和公众报告学生表现是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报告学生表现有多种方式,领域分数作为管理者和公众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分数报告工具之一,在近些年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因此也成为了大型教育评价项目的必然选择。文中将介绍群体领域分数的起源和定义,并重点介绍群体领域分数的估计方法和相关研究,最后对未来开展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0.
叶萌  辛涛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669-1678
在使用项目反应理论进行量尺化的语境下, 参数标定方法是垂直量尺化结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的参数标定研究就部分标定方法的相对性能获得了较一致的结果, 就如何实现更佳量尺化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标定方法。除了在既有框架内继续探索, 以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未来的研究应结合相关学科, 在深入了解学业增长的性质的基础上探究标定方法的性能, 并应考察特定的标定方法和特定的研究条件、量尺化语境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