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刘庆明  姚本先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149-150,193
隔代抚育中出现了普遍的隔代“亲”现象。本文分别从文化传统(血缘宗亲)、心理需求、社会现实、补偿心理等几个方面来阐述隔代“亲”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2.
行为遗传学是试图定位与行为特性有关的特殊基因或基因组及了解基因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种研究.行为遗传学是研究正常范围内的非病理变化,与人类疾病遗传学存在差异.行为遗传学研究面临许多伦理学问题,诸如,智力的遗传性,基因能否决定一切,生物社会学与人类文化评估,生命伦理学与行为遗传学的关系等,因此,对行为遗传学研究结果的阐述必须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153.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磊 《心理科学》2004,27(4):916-919
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积傲的功能:(1)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感的发展;(2)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3)有助于增进友谊.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同时.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并且.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仍存在着教育误区.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当前.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3q青a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影响因素和教育构想,缺乏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专门、科学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54.
In this essay I articulate and defend a thesis about the nature of morality called “the embodiment thesis”. The embodiment thesis states that moral values underdetermine the obligations and entitlements of individual persons, and that actual social institutions must embody morality by specifying these moral relations. I begin by presenting two thought experiments that elucidate and motivate the embodiment thesis. I then proceed by distinguishing the embodiment thesis from a Rawlsian doctrine about the nature of justice, from the doctrine of moral relativism, and from solutions to the coordination problem of rational choice theory.  相似文献   
155.
Closing the gap? Some questions for neurophenomen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his 1996 paper “Neurophenomenology: A methodological remedy for the hard problem,” Francisco Varela called for a union of Husserlian phenomen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Varela's call hasn't gone unanswered, and recent years have seen the development of a small but growing literature intent on explori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phenomen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But despite these developments, there is still some obscurity about what exactly neurophenomenology is. What are neurophenomenologists trying to do, and how are they trying to do it? To what extent is neurophenomenology a distinctive and unified research programme? In this paper I attempt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ese questions.  相似文献   
156.
捆绑问题是当前脑科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近来已成为意识争论的焦点。该文结合国外对捆绑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概括介绍关于捆绑机制的主要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捆绑问题与主要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并指出不同认知过程中捆绑脑机制的精细化研究和一般性捆绑脑机制的系统化研究可能是今后这方面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7.
用出声思维法对大学生进行个别实验,考察在矛盾式与潜藏式两类情境中问题发现过程的元认知评价、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策略的特点。4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高低能力组被试各20名。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自评分数与问题总数量和总评分之间相关显著,高能力组学生的自评分数高于低能力组。(2)大学生倾向于使用价值性判断和原文分析两个标准来选择问题,高能力组学生对选问理由的阐述优于低能力组,大学生在矛盾情境中对选问理由的阐述优于潜藏情境。(3)高能力组学生在修正策略的使用上多于低能力组。  相似文献   
158.
数学应用题中的语言成分可能对被试问题解决过程产生复杂影响。通常, 这种影响对所有被试并非完全一致, 而是具体数学题目特征与特定被试的认知特性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采用多元随机效应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的建模方法, 分析了数学应用题中语言成分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影响。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分析了语言成分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平均效应, 同时给出了相应的随机效应, 揭示了相应成分对不同个体问题解决过程的具体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较难的项目倾向于单词更多, 命题密度更高, 要求对图/表信息进行编码和转译, 或者根据问题表述生成数学公式。项目命题密度影响效应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项目命题密度对能力较低的被试的影响高于对能力较高的被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以小学六年级思考型和冲动型儿童各32名为被试,通过考查儿童在完成不同难度拼图任务时的表现,探讨不同认知风格儿童在问题解决中认知活动和元认知活动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线与离线元认知监控均表现出认知风格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在简单和中等任务中,思考型的儿童运用更多的在线元认知监控,进行计划和检查的时间更长。离线元认知监控的差异只表现在简单任务中,思考型比冲动型儿童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预测和评价;(2)在问题解决结果上,认知风格不同的儿童完成任务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冲动型儿童解决问题的操作步数多于思考型儿童;冲动型儿童更多地使用主体参照策略,而思考型儿童更多使用线索推断策略。  相似文献   
160.
采用问卷法,对2157名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从初中到高中,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男生在计划制定上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沟通、支持寻求上显著低于女生;班干部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显著高于非班干部;(2)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分为建设型、一般型和不良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2.9%、42.8%、34.4%,建设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好于一般型和不良型;(3)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状况显著相关,其对积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各维度中,问题趋近和问题回避的预测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