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3篇
  免费   2251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626篇
  2018年   529篇
  2017年   651篇
  2016年   616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The COVID‐19 pandemic brings to light many areas the field of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may need to address in future research. We outline several issues stemming from or exacerbated by the pandemic and offer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o address the mental health needs of those impacted. Our suggestions focus on five domains: (a)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helping professionals, (b) the infodemic, (c) discrimination and minority stress, (d) spiritual and existential dynamics in mental health and (e) couple and family stress and resilience. We aim to provide a multi‐systemic perspective of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the time of COVID‐19, as well as encourage current and future studies to incorporate these suggestions to advance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our communities through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63.
现有研究主要采用结果评价或结果反馈的方式考察评价对错误后调整效应的影响,但是任务前的社会评价怎样影响错误后调整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社会评价任务,以错误后反应时和错误后正确率为指标,在两个实验中考察正性和负性评价对错误后调整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1和实验2中正性和负性评价条件下错误后减慢效应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正性和负性评价对错误后调整的作用是一致的,且不受实验任务的影响。在实验1中通过和无评价条件比较发现,评价条件下的正确后反应显著慢于无评价条件,但是评价条件下的错误后反应与无评价条件无差异,说明社会评价加速了个体错误后调整。而且在实验2中发现高低自我效能组个体错误后调整效应差异不显著,说明当前结果不受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说明任务前的社会评价促进了个体错误后行为调整,但是错误后调整效应不受社会评价效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双加工理论认为熟悉性和回想是情景记忆的两个独立过程,其重要证据是ERP研究中FN400和LPC可以分别指示熟悉性和回想。但也有研究证明FN400是概念启动和熟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LPC也不能准确的反映回想加工,因此,将其作为双加工理论证据的可靠性需进一步讨论。未来需进一步明确概念启动和熟悉性影响FN400的前提条件,并在提高生态效度和控制额外变量的同时明晰LPC的指向性,同时探究熟悉性和回想在再认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65.
丁毅  纪婷婷 《心理科学》2021,(2):412-418
不断加剧的经济不平等问题对个体和社会有着巨大危害,然而人们对经济不平等却有着较高的容忍性。基于个体心理的研究证据,本文提出认知和动机双重路径模型来解释个体容忍和支持经济不平等问题。在认知路径上,个体倾向于低估当前社会的经济不平等程度和将经济不平等评价为公平的;在动机路径上,个体预期经济不平等将带来自我利益的增加。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整合多重心理机制间的关系,并探索有效干预手段以增加人们对减少经济不平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结合多源干扰任务(MSIT)范式来探讨特质自我控制个体的认知神经机制。考察了高、低自我控制者各26名在MSIT任务上的差异。结果:高自我控制者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自我控制者。在MSIT冲突条件下,高自我控制者的N2和P3(LPC)波幅比无冲突条件更大。结论:高自我控制者较低自我控制者处理冲突干扰更慢,需要的注意资源较多,激活前额叶中部脑区。  相似文献   
67.
68.
69.
以往研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主要存在5种假设, 目前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改进前人研究实验范式, 采用包含内源性回溯线索的颜色回忆报告范式, 进一步对这5种假设进行检验。在实验1中, 我们调控了线索与探测阵列之间的时间间隔, 发现不同时间间隔不影响无线索条件的行为表现, 而在正常线索条件中被试的记忆精度以及能记住的项目数量均优于无线索条件; 在实验2中, 我们对回溯线索伴随的干扰刺激类型进行控制, 结果显示, 在不同条件下记忆精度不存在差别, 但当回溯线索伴随干扰刺激呈现时, 被试能记住的项目数量会被降低, 降低程度受干扰刺激的类型调制; 在实验3中, 我们对伴随回溯线索的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进行控制, 发现虽然回溯线索效应仍然存在, 但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不会影响效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回溯线索的出现使得被试能够在决策加工前完成内部注意资源的再分配, 从而避免了同时进行这两种认知加工与记忆表征维持本身竞争认知资源。本研究为认知阶段分离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 对解决回溯线索效应产生机制的争议以及理解内部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rformance-dependent monetary rewards facilitate visual perception. However, no study has examined whether such a positive effect is limited to the rewarded task or may be generalized to other tasks. In the current study, two groups of people were asked to perform two visual perception tasks, one being a reward-relevant task and the other being a reward-irrelevant task. For the reward-relevant task,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performance-dependent monetary rewards, 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For the reward-irrelevant task, both groups were not rewarded. The two tasks were randomly intermixed trial by trial (Experiment 1) or presented block by block (Experiment 2) or session by session (Experiments 3a, 3b, and 3c). Results showed that performance-dependent monetary rewards improved participants' performance on the relevant task in all experiments and impaired their performance on the irrelevant task in Experiments 2, 3a, 3b, and 3c.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onetary rewards might incur a cost on reward-irrelevant tasks. Finally, the benefit of monetary rewards disappeared when they were no longer provided during the final session.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hat reveals both the bright and dark sides of the performance-dependent monetary rewards in visual perce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