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88篇
  9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陈启山  年承涛  温忠麟 《心理科学》2005,28(3):634-635,642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不同印象整饰水平个体的内隐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我监控者的内隐性态度是存在的,高自我监控者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存在分离。研究对“印象整饰对强迫服从后态度改变的影响”的结果做出解释:自我监控者强迫服从后的态度中庸是其关注自身的公众形象而有意压抑和控制其内隐性的评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2.
该文采用问卷法和社会测量法相结合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484名3~9岁儿童的气质和同伴关系类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9岁儿童同伴关系类型已形成分化,其中被忽视儿童和被拒绝儿童所占总体样本的比例分别为16.9%和9.6%,比例较高值得重视。儿童气质对同伴交往类型的形成影响很大,四种同伴关系交往类型在气质各维度上方差检验都达到了差异显著,有着明显不同的气质特点。  相似文献   
123.
随机抽取8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采用DRM(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探讨了激活水平和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随机呈现条件下,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显著低于分组呈现条件,但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率在两种条件下无差异。(2)在高激活水平条件下,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率明显低于低激活水平条件,但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在两种激活条件下的差异不够明显。这表明,呈现方式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有显著影响,而激活水平的影响则不显著。由此可知,人们的记忆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因内在联想过程而自发地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4.
This meta‐analysis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cyber‐victimization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controlling for the occurrence of traditional victimization. Twenty independent samples with a total of 90,877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Results confirmed the significant intercorrel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cyber‐victimization (r = .43). They both have medium‐to‐large bivariate correlations with internalizing problems. Traditional victimization (sr = .22) and cyber‐victimization (sr = .12) were also uniquely related to internalizing problems.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each type of victimization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was small (differential d = .06) and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53). Moderation of these effect sizes by sample characteristics (e.g., age and proportion of girls) and study features (e.g., whether a definition of bullying was provided to participants and the time frame used as reference)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extant literature on cyber‐aggression and cyber‐victimiz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5.
以山东省济南市12所初中的201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对其持续追踪至初二年级,采用自我报告法测查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受欺负和社交退缩,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潜在转变分析,探讨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以及各亚类别中青少年受侵害身份的稳定性与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亚类别可以分为:未受侵害组、低受侵害组、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四类,各亚类别间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受侵害程度上;(2)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表现出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和社交退缩,且高受侵害组的社交退缩行为更多;(3)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受侵害身份具有中到高水平的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中等受侵害组转变,中等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低受侵害组转变。攻击行为是受侵害身份转变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6.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explored Theory of Mind (ToM), self‐perceptions, and teacher ratings of peer relations of 91 children (52 females, ages 6–8 years) drawn from two schools situated in a mainly Euro‐Canadian, middle socioeconomic status, semi‐rural central Canadian context. ToM, self‐perceptions, and teacher ratings of peer relations were assessed at Time 1 (T1, M = 6 y 2 m) and 2 years later at Time 2 (T2, M = 8 y 5 m). Findings showed that ToM scores and perceptions of global self‐worth and physical appeara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ime across both genders. Positiv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eacher ratings of sociable peer relations at T1 and children's T2 moral self‐perceptions. A positive longitudinal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1 ToM and T2 teacher ratings of anxious/fearful peer relations.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ToM at age 6 predicted teacher ratings of anxious and fearful behaviours in 8 year olds. In contrast, teacher ratings at age 6 did not predict ToM ability in 8 year olds.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ies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7.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焦虑抑郁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亲子关系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焦虑抑郁;(2)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焦虑抑郁关系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3)亲子关系对中介路径"父母体罚→同伴侵害→焦虑抑郁"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8.
以22篇纵向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文献(30项独立样本研究,27746个被试)为对象,使用元分析技术探讨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假设。结果发现:(1)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都显著,但同伴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同伴选择效应;(2)青少年发展阶段在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在同伴选择过程中,青少年早期阶段不显著,而中、晚期阶段显著;在同伴影响过程中,青少年早、中期显著,晚期阶段不显著。(3)偏差行为类型在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4)网络数量在同伴影响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网络数量增加同伴影响效应越可能成立。结论,中晚期青少年会基于偏差行为相似性选择朋友,早中期青少年会受朋友的影响而产生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129.
作为一种文化构念, 朴素辩证从文化与认知的角度诠释了中国人基于民众理论的思维方式。本研究首次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的方法测量内隐层面朴素辩证概念与自我以及自我相近概念在东方被试认知中的联结, 探讨东方人内隐层面的辩证自我。文章通过2个IAT实验发现, 中国人将“我”和辩证思维词汇归为一类, 将“非我”和线性思维归为一类时反应速度更快; 且他们将“朋友”和辩证思维词汇归为一类, 将“敌人”和线性思维词汇归为一类时反应速度更快。这表明在内隐层面上, 东方人确实将辩证概念与自我以及自我相近概念联系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