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Between 10 and 24 months of age, children progress from communicating through conventional signals to communicating through symbols in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is transition analysing mother–child communication frames and the child's communicative acts, and tracing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both frames and communicative acts. Four children (2 girls, 2 boys) and their mothers were observed longitudinally and extensively, from 10 to 24 months of age, using a multiple case‐study method. Through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se single cases, clear developmental rajectories were found, showing that conventional frames and representational gestures ‘bridge’ the transition from attentional to symbolic communic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yads and children in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for several frames and communicative acts. The results not only confirm previous findings on the development of verbal and gestural communication, but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transition to symbolic communication in the second year of life, first because of the use of frame analysis and second because of a focus on individual trajectories in development.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82.
发展性协调障碍与书写困难个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该研究对一个14岁书写困难儿童zl的动作和认知技能进行了系统的考察。zl的书写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书写速度慢,字与字之间的空间距离非常近,字迹难以辨认,笔画顺序混乱。该研究首先测查了zl的基本智能和一系列精细动作技能、视觉、视空以及序列加工能力。结果发现他的基本智能、视觉加工能力正常,动作技能和视空加工能力皆显著落后于控制组儿童。语言能力测试发现,他的识字量、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均正常。他在汉字单字、双字词、数字和图片命名上的正确率与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但命名速度明显慢于控制组。神经生理检查发现,他的脑电波轻度异常,核磁共振扫描(MRI)显示双侧脑室体后部和枕角周围白质和小脑发育异常。这些结果表明该儿童的书写困难是更广泛的动作协调障碍的一种体现,并可能以他的脑神经发育状况为基础。文章讨论了zl书写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对书写障碍早期鉴别和训练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3.
This study included a component analysis of behavioral skills training (BST) for teaching volunteers how to use this training method to support individuals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n a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 In an alternating treatment design embedded within a multiple baseline design across five participants, the number of BST steps that volunteers completed correctly while teaching four motor skills was measured. In the initial training phase, each motor skill was taught to volunteers using a specific component of BST (i.e., instructions, modeling, rehearsal, or feedback). In subsequent training phases, BST components were combined to teach the volunteers the motor skills for which they did not reach a predetermined mastery criterion (a score of four correct responses across two consecutive trials). Maintenance was assess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dividual components of BST alone were sufficient for volunteers to meet the mastery criterion; however, the full BST framework was necessary for skill maintenance. Strengths,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84.
阅读是一个视听加工过程,阅读障碍的产生可能是过程中视听时间敏感性缺陷的结果。视听时间敏感性指个体对视觉和听觉刺激出现时间的感知能力,可通过同时性判断、时间顺序判断和视听整合考察。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在这一能力上表现出行为和脑层面异常。而这些研究多是拼音文字背景,汉语文字下该领域研究相当少。未来需要丰富实验设计,扩大对汉语背景下视听时间敏感性研究,并以此开发干预手段,为阅读障碍的机制和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85.
关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存在两种理论争论: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和副中央凹负荷代价大。本研究采用修订后的汉字快速命名范式,操纵副中央凹预视和负荷两个变量,记录阅读障碍、年龄以及能力匹配儿童的眼动轨迹,区分两种理论争论。结果发现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副中央凹预视效益量上小于年龄匹配组,但在负荷代价上并无显著差异。该结果支持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源于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而非负荷代价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86.
以149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口语词汇知识进行了历时3年的5次追踪测试, 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1~3年级学生汉语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 并考察了语音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口语词汇知识发展轨迹的影响。结果发现:(1) 1~3年级学生口语词汇知识发展轨迹呈曲线形式, 其中前两年呈线性发展, 三年级时呈加速发展, 发展速度是前期发展的两倍, 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2)语音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均可以正向预测学生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 (3)只有同形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正向预测学生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687.
发展性阅读障碍(下文简称为"阅读障碍")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终身发展,还会对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深入探讨相关的神经机制,对实现阅读障碍的早期预测和干预十分重要。以往关于阅读障碍神经机制的模型多集中于大脑,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也与小脑异常有关,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仍不清楚两者的关系。通过总结最新的研究进展,我们发现小脑在阅读障碍中可能发挥着多种功能,且小脑异常与阅读障碍可能互为因果。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阅读中小脑与大脑的功能映射假说",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小脑与阅读的关系,以及两者与大脑的关系。相关内容对全面揭示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以及小脑在高级认知加工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88.
采用母亲报告的方法, 对1618名儿童的攻击进行了4年(9岁~12岁)的追踪研究, 分析了童年中晚期攻击的一般发展轨迹、亚组发展轨迹以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总体上, 童年中晚期儿童的攻击水平随年龄而下降。(2)基于亚组的准参数模型分析表明, 童年中晚期母亲报告的儿童攻击呈现三条不同的发展轨迹, 即无攻击轨迹、低攻击—下降轨迹以及持续高攻击轨迹, 各轨迹组人数比例分别约为68.7%、26.8%、4.5%。持续高攻击轨迹组以及低攻击—下降轨迹组的儿童在童年晚期均面临一定程度的人际适应困难。(3)多项Logit模型以及卡方检验表明, 男生更倾向于归属于攻击轨迹组(高或者低攻击轨迹组), 而女生更倾向于归属于无攻击轨迹组; 但这并不说明高攻击轨迹组中没有女生, 约2%的女生属于高攻击轨迹组。  相似文献   
689.
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琦  董奇  陶沙 《心理学报》1997,30(4):393-399
客体永久性是婴儿早期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心理能力,本研究以208名8-11个月的婴儿为被试,采用实验法和访谈法探讨了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机制及其发展趋势问题。结果表明:1)我国婴儿的爬行与其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支持了爬行对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的作用可能来自爬行经验而不是爬行动作的假设:2)我国婴儿的客体永久性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发展,提示爬行并不是客体永久性发展的唯一途径,爬行不能发挥作用时,婴儿的客体永久性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得到发展;3)在8-11个月间,我国婴儿的客体永久性达到了阶段Ⅳ水平,8个月的婴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客体永久性。从发展速度来看,婴儿的客体永久性在8、9个月间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显著的发展性变化,在9-11个月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90.
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认知特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多重评估法从760名小学3年级学生中选取了30名阅读与记字困难学生和30名正常学生为被试,分别研究了儿童视觉能力、听知觉能力和字形-音及字形义通道联结能力的识字认知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阅读障碍儿童基本语音辩别能力不存在落后,而在视觉辨别、字形长时记忆、语音短时记忆以及形音和形义联结长时记忆上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落后。研究还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具有对汉字做浅层次机械加工和视觉加工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