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6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9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青少年时期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阶段,探明青少年创造性发展规律及其神经机制对于培养和激发个体的创新潜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青少年创造性发展及其脑机制的研究进展,分别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脑机制展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展望。总体而言,青少年时期创造性思维发展呈现出两个波峰(11~13岁,15~16岁)的发展趋势;青少年创造性发展受外部原生家庭教养方式和学校教师激励以及内部情绪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较大;前额叶对青少年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可能与该脑区涉及执行控制功能有关。针对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教育干预以及大脑可塑性可能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大样本纵向跟踪多模态脑影像数据库的建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72.
形音捆绑缺陷研究是国内外阅读障碍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方向。本文阐述了形音捆绑加工的理论与定义,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经常采用的三种形音捆绑的研究范式:配对联想学习、变化检测范式和线索回忆任务,介绍并分析了各研究范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主要研究发现。同时,综述与评价了国内外有关阅读障碍形音捆绑缺陷的脑机制研究的主要结论及不足。最后,本文讨论了现有研究在实验设计和理论上的贡献与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3.
增塑剂DEHP的神经和行为发育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是一种具有拟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活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人类和野生动物可通过不同途径终生暴露于DEHP.母体摄入的DEHP可通过胎盘和乳汁转入子代体内并进入脑组织.围生期DEHP暴露性别特异性地改变子代大鼠下丘脑视前区芳香酶活性而影响雌激素合成,并通过改变雌激素受体活性干扰雌激素对脑发育的调节作用.DEHP及其代谢产物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突触形成,干扰性激素调控发育过程中的下丘脑氨基酸递质系统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刺激作用,影响中脑多巴胺递质系统发育而诱导自发性多动症.DEHP对脑发育的作用最终影响动物的早期行为、学习记忆和情感等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174.
175.
以北京市某中学和某小学11~14岁之间294名学生为被试, 其中超常儿童131人, 普通儿童163人。采用推箱子任务, 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追踪数据, 从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和认知效率三个维度来考察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差异。结果发现超常儿童在问题解决能力的三个维度上均优于普通儿童, 两类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模式不一致:超常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先快后慢, 快速发展期在11~12岁半之间; 普通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先慢后快, 快速发展期在12岁半~14岁之间。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差异随年龄增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6.
进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社会能力与认知能力发展背后的基因与环境机制,以及基因与环境机制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表现。进化发展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与设计到的主要概念包括:(1)自然选择在毕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2)进化发展心理学特别重视适应在婴儿期及儿童期发展中的作用;(3)儿童期的延长有助于儿童学习人类社会的复杂性;(4)发展背景的方法可以用来理解成人外显行为的进化起源;(5)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约束个体发展;(6)认知能力与行为活动敏感于早期环境,但二者发展也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177.
以阅读水平匹配组为参照对29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缺陷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不同亚类型阅读障碍儿童的汉字识别模式。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存在不同的亚类型,以语音缺陷型、快速命名缺陷型及两者结合的双重缺陷型为主,与英语国家研究中的双重缺陷假设一致。语音缺陷型儿童汉字识别时有更多的语义错误,对声旁中的部分语音线索不敏感;快速命名缺陷型儿童汉字识别时依赖声旁语音线索,表现出阅读发展的一般延迟;双重或多重认知缺陷型是阅读损伤最严重的亚类型 相似文献
178.
本文作者前不久完成的一项横断设计研究中, 以自编的心理理论量表测查比较了中美两国3~5岁儿童的有关发展。量表包括五项任务: (1) 不同的愿望; (2) 知与不知; (3) 不同的信念; (4) 内容错误信念和 (5) 伪装的情绪。研究发现两种不同文化群体儿童对上述任务的理解均表现出稳定一致的发展次序, 两者的次序大致相同但具有重要差别: 我国儿童的理解次序如从易到难排列如上所列, 这一次序与美国儿童的差别在于我国儿童先理解“知与不知”, 然后是“不同的信念”, 而美国儿童则恰好相反。这一研究结果对了解不同文化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次序是十分有意义的, 但问题是经由横断设计的量表研究所确立的发展次序能否准确地描述个体儿童的纵向进展呢? 为此本研究使用了相同的测量工具对参加过横断研究的北京3岁儿童(时间1)在他们4岁(时间2)和5岁(时间3)时进行了焦点追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测查时间的 延伸, 个体儿童的作业成绩不仅逐步提高, 而且这种提高符合量表任务的发展次序。通过应用格特曼(Guttman)和雷氏(Rasch)测量模型对这一结果的分析, 再一次证实我国个体儿童的有关发展次序与欧美文化儿童的发展次序大致相同并且有重要的差别。本研究的结果不仅能为横断研究中个别差异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 而且深化了人们对心理理论发展机制的认识, 即把心理理论的发展看作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下不断扩展和深化的概念建构过程。但对这一推论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9.
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研究选取北京、河南、重庆、杭州、新疆五地的11743名从初一到高三中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人际关系量表》,从与异性关系、同性关系、父母关系、教师关系、陌生人关系五个方面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和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从初一到初二明显下降,初三时有大幅度的攀升,高中阶段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女生的人际交往水平高于男生.(2)中学生与同伴交往水平较高,与异性同伴的关系要好于与同性同伴的关系;中学生与成人交往水平较低,与陌生成人的关系要好于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4)初二到初三女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初三后保持稳定;初二到高一男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高二后保持稳定;初三到高一,中学生与同性伙伴的交往水平明显提升.(5)初一到初二,中学生与父母和教师的交往水平显著下降,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但与教师的关系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上.随年龄增长,男生与陌生人的交往水平逐渐提高,女生与陌生人的交往发展波动较大,初三和高三水平较高,初二和高一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0.
错误相关负波(error-related negativity, ERN)是由行为错误诱发的一种脑电波成分,最大峰值在错误反应之后的50ms左右,偶极子源定位于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附近。错误加工(error processing)的经典研究范式中出现的ERN成分可能反映了ACC具有错误检测、冲突监控、强化学习、情绪动机等功能。大量研究表明过度的和不足的错误相关脑活动(hyperactive and hypoactive error processing)可能分别与精神病理学的内化性和外化性障碍(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disorders)相关联。内化性和外化性障碍的内表型(endophenotype)的研究,还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