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3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7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Unobtrusively marked items of litter were placed among existing trash on the grounds of a federal youth correctional facility. Inmates voluntarily collected trash and deposited it at a central location, where they were given money or special privileges for each piece of marked litter found. A multiple-baseline design with litter counts in three areas revealed successive reductions of 55%, 88%, and 71% after 17, 22, and 36 days of baseline, respectively. A fourth area served as a baseline-only control, and revealed no systematic changes. Advantages of the procedure over previously devised techniques were discussed and applications in other areas of pollution control suggested. 相似文献
552.
变化盲视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变化盲视指观察者不能探测到客体或情境中的变化 ,是近十年以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变化盲视可发生在各种实验条件下。例如 ,在扫视、眨眼、电影镜头切换时发生的变化以及真实情景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变化 ,观察者都有可能探测不到。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于变化盲视的研究成果 ,包括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和对这个现象的解释等 相似文献
553.
研究通过分析视觉搜索任务的首次注视点和行为反应时, 探讨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负性情绪信息对视觉注意选择的影响。实验1发现在反映早期注意选择的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 不管工作记忆表征的情绪效价如何, 均出现了显著的注意捕获效应; 实验2发现当采用中性情绪靶子刺激时, 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仍表现出了稳健的注意捕获效应; 在首次注视点持续时间指标上, 实验1和实验2均发现记忆匹配条件的干扰刺激显著小于控制条件的干扰刺激, 表现出注意的快速脱离; 而在行为反应时指标上, 早期的注意捕获效应消失(实验1), 甚至被反转为注意抑制效应(实验2)。这些结果表明在早期注意选择阶段, 记忆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不受工作记忆表征情绪效价的影响, 但认知控制会在早期注意捕获之后促使注意快速脱离记忆匹配的干扰刺激, 其作用效果受靶子刺激情绪效价的调节。 相似文献
554.
双任务交互作用模型认为探测任务知觉负荷对注意促进效应(the attentional boost effect,ABE)不存在影响。基于对这一观点的质疑,本研究以场景图片为实验材料,结合学习-测验经典范式和目标探测任务,实验一探讨高、低知觉负荷探测任务对ABE的影响;实验二验证探测任务知觉负荷对ABE的影响是否受探测目标与非目标相似性调节,进一步验证双任务交互作用模型的观点。结果发现,低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存在ABE,但高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却不存在;探测目标与非目标不相似条件下的高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不存在ABE,但相似条件下的高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依然存在。由此可见,探测任务知觉负荷对ABE存在影响,且这一影响受探测目标与非目标相似性调节,双任务交互作用模型的观点不合理。 相似文献
555.
本文将多维题组反应模型(MTRM)应用到多维题组测验的项目功能差异(DIF)检验中,通过模拟研究和应用研究探究MTRM在DIF检验中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影响因素,并与忽略题组效应的多维随机系数多项Logistic模型(MRCML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随着样本量的增大,MTRM对有效DIF值检出率增高,错误率降低,在不同条件下结果的稳定性更高;(2)与MRCMLM相比,基于MTRM的DIF检验模型检验率更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小;(3)当测验中题组效应较小时,MTRM与MRCMLM结果差异较小,但是MTRM模型拟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556.
为提高对高分作弊者和低抄袭比例作弊者的检验力,模拟600名考生的作答,设置3种抄袭比例(60%,80%和100%)和3种抄袭源能力(能力百分等级为60%,80%和100%),设计两阶段作弊甄别法,第一阶段使用lz指数筛选个人拟合差的异常考生,第二阶段针对这些异常考生使用ω指数进行精确甄别。结果表明该法对高分作弊者和低抄袭比例作弊者的检验力优于仅使用答案抄袭检测法。 相似文献
557.
刑事犯罪已成为当今各国面临的普遍性社会问题,因此急需可靠有效的测谎技术以适应当前打击犯罪的严峻形势。本研究采用犯罪知识测试范式(Guilty knowledge test, GKT),以犯罪嫌疑人为对象,以真实犯罪现场为素材,探究真实环境下与测谎探测相关的脑电指标(P300、CNV)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行为数据显示,目标刺激的反应正确率显著小于探测和无关刺激,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显著小于目标刺激和无关刺激。脑电数据显示,相较于目标刺激和无关刺激,探测刺激诱发的P300波幅最大且P300的检出率为92.5%,而在CNV指标上目标刺激诱发的波幅最大, 无关刺激次之,探测刺激最小。结果表明,与CNV相比,P300能够有效检测被试所隐藏的犯罪细节信息,且检出率较高,稳定性较好,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测谎指标。 相似文献
558.
559.
如何准确识别并缓解焦虑易感群体的焦虑情绪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焦虑识别与消退的研究缺乏客观和直接的手段,而且在作用机制上也不清晰。本项目以催产素在高依恋焦虑个体焦虑识别与消退中的作用机制为主要研究内容,创造性地将焦虑识别与消退整合在催产素的研究框架内,从生理测量和药物干预的视角为焦虑识别和消退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对于理解焦虑反应中的神经荷尔蒙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也为高依恋焦虑群体的焦虑评估和干预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对维护和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60.
本文提出一种多级计分项目下的个人拟合统计量R,考察它在检测6种常见的异常作答模式(作弊、猜测、随机、粗心、创新作答、混合异常)下的表现,并与标准化对数似然统计量lzp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异常作答覆盖率较低并且异常作答类型为作弊和猜测时,R的检测率显著高于lzp;(2)随着测验长度和被试异常程度的增加,两种统计量的检测率都会上升;(3)在一些条件下,R与lzp检测效果接近。实证数据分析进一步展示了R统计量的使用方法和过程,结果也表明R统计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