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91.
腐败作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领域学者针对腐败行为产生原因与对策进行探讨。普遍认为制度、权力、文化等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个别研究涉及到腐败主体的内在心理。进化心理学从进化和适应的视角对人类行为发生及心理内在特征具有终极解释度。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独特视角,从个体生命史历程(如童年创伤、贫穷经历等)去揭示腐败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692.
693.
本文分别以90名和70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任务的方式,探究童年环境、当前环境压力、时间感知和跨期选择四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童年环境影响时间感知,相比童年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个体,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个体更倾向于高估时距。(2)在正常环境下,个体时间感知完全中介作用于童年环境和跨期选择之间的关系,童年环境通过影响个体时间感知进而影响个体的跨期选择。(3)在当前环境压力下,时间感知并未起到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时间感知在童年压力与在当前环境压力条件下,对跨期选择的影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94.
儿童的直接推理能力及策略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字形式陈述前提,让儿童根据前提内容回答问题,以了解儿童在语言条件下的直接推理能力。并通过事后追问儿童作答的原因,对儿童推理的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岁和7岁儿童初步发展了语言条件下的直接推理能力,8岁儿童形成了这种能力。从6岁到8岁,儿童的这种推理能力随年龄增长而迅速提高。(2)否定前提和肯定前提没有给儿童的直接推理造成影响。而且,反义词的转换,也没有增加任务的推理难度。(3)从6岁到8岁儿童的有效生成能力和使用能力都在明显提高。6岁、7岁儿童在直接推理时有效策略和无效策略并存,但几乎所有的8岁儿童都使用了“重复或解释前提”这一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95.
关于艾滋病病毒发现权之争的著述在国外已有许多,但国内对这一事件从科学史角度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试图在艾滋病的最初发现,病源学研究,以及病毒发现之争的起因等方面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美国科学家和美国政府在这一事件中的一些做法和表现,从美国当代国家科学发展战略观的角度进行解读,并通过历史分析求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96.
赵婧  王璐  苏彦捷  陈楚侨 《心理学报》2010,42(7):754-767
为考察3~5岁儿童一级观点采择的行为表现与言语报告之间的潜在差异,本研究采用"单面镜"范式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中,54名儿童成对与实验者一起完成观点采择游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5岁儿童的行为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B=?0.225,Wald=0.38,p=0.541)。方差分析也没有发现儿童的行为表现和言语报告存在差异。由于实验1中的编码系统存在一些局限,并且缺少对儿童偏好的控制,因此在实验2中进行了改进。实验2选择了另外60名3~5岁儿童完成藏玩具游戏。方差分析发现了实验范式类型(行为表现或言语报告)、年龄和性别的三因素交互作用(F(2,48)=3.55,p=0.037,η2=0.13)。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加,男孩与女孩一级观点采择的行为表现都显著提高,而男孩言语报告的提高程度显著低于女孩。总体而言,考察儿童一级观点采择时,行为表现可能比言语报告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697.
Temporal discount rates are often poor predictors of behaviors that we expect will be motivated by the future. The current research suggests this may be because conventional discounting measures are poor measures of the motivational value of future rewards. In six studies, I develop motivation-based measures of the present value (PV) of future rewards and compare the PVs obtain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conventional money-based discounting measures. Conventional money-based PVs consistently overestimate motivation-based PVs and are discriminable from them. I explore explanations for this mismatch, including timing of effort exertion (Study 2) and loss aversion (Study 3), both features of the motivation-based measures. In Study 5, I use self-reports of valuation strategies and a time pressure manipulation to demonstrate that participants use different valuation strategies in the conventional money-based and the motivation-based measures that, in part,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 in PVs obtained and the relatively low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698.
Indecisiveness is a trait‐related general tendency to experience decision difficulties across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leading to decision delay, worry, and regret. Indecisiveness is proposed (Rassin, 2007)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desire for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reliance on compensatory strategies—as evidenced by alternative‐based information search—during decision making. However existing studies provide conflicting findings. We conducted an information board study of indecisiveness, using eye tracking methodology, to test the hypothes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cisiveness and choice strategy depends on being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nd that it depends on being in the presence of an opportunity to delay choice. We found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first hypothesis in that indecisive individuals changed shift behavior from the first to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ask, consistent with a move from greater to lesser compensatory processing, while the shift behavior of decisive individuals suggested lesser compensatory processing over the whole task. Indecisiveness was also related to time spent viewing attributes of the selected course, and to time spent looking away from decision information. These findings resolve past discrepancies, suggest an interesting account of how the decision process unfolds for indecisive versus decisive individuals, and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tendency.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99.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人与微生物伦理关系的要求,是社会资源优化使用的重要内容并普惠与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恰是良好医患关系注释。医疗政策、医院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影响不可替代,医生应主动介入且有社会广泛参与的伦理讨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00.
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其相互作用呈现个体化差异,这与个体间的内环境以及外环境差别有关。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为"脑-肠轴"及"脑肠互动"学说。临床医生需要认识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及时发现躯体症状背后潜藏的精神心理问题,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