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华莱士(Wallas)四阶段论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研究的重要模型, 该模型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相关神经机制研究表明, 准备期主要包括题目呈现前大脑状态和静息状态的研究, 内侧额叶/ACC及颞叶构成准备期网络; 酝酿期主要包括酝酿期提示、延迟顿悟以及心智游移的相关研究, 这一阶段涉及左右脑的共同参与, 海马、腹内侧前额叶等脑区在酝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现有顿悟研究反映明朗期和验证期神经活动, 前额叶、扣带回、颞上回、海马、楔叶、楔前叶、舌回、小脑等在内的脑区构成其神经基础, 其中, 扣带回、前额叶在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中均有参与, 颞上回是负责远距离联想的关键脑区, 海马参与定势打破与新颖联系形成, 外侧额叶是定势转移的关键脑区, 楔前叶、左侧额下/额中回、舌回在原型激活中起关键作用, 左外侧前额叶参与对答案细节性的验证加工。未来研究可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手段三方面加以改进, 以对创造性思维过程作更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862.
交感思维是人类一种基础的、直觉的思维方式, 主要基于“交感”的认知模式, 遵循相似律和触染律两个法则。相似律认为果必同因、相似相生, 表面相似的事物共享一些基本特质; 触染律认为事物“本质”可以在物体接触时传递, 事物在脱离接触后仍可以继续发生相互作用。触染效应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负面的。交感效应已经在食物厌恶、消费者购物等行为中得到验证。今后研究应拓展交感思维的应用领域, 提出更有效的弱化和抑制方法, 并从意识、记忆、知觉、认知等信息加工层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63.
本项工作尝试将人类思维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相结合, 利用类比生成模型的原理, 开发了一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多源类比人脸生成系统”, 并运用此平台开展了fMRI实验, 对人类大脑创造性思维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探索。实验采用open-ends模式下的“design task”和problem solving模式下的“control task”作为对照, 共采得15名健康成人被试的有效数据。数据结果显示design task与control task相比更为显著地激活了内侧前额叶、额中回、右侧颞上回、前扣带回、双侧海马、楔前叶这些脑区。综合以往研究推测, 内侧前额叶可能更多地与即兴自由创作中对自我信息的表征有关, 颞叶可能与不断产生和输出新颖性的观点有关, 边缘系统则可能主要与创造性活动中的动力驱动作用有关。总的来说, 创造性思维是多个脑区同时参与的高度分布式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4.
关于基因检测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中出现了基因检测的新方法,它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一些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基因检测中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进行基因检测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865.
该文旨在探讨《鬼谷子》心术的心理依据。分析了它的基本心理观、知虑心理思想、意志心理思想、情欲心理思想;还就其心理培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66.
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跨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明钢  种媛 《心理科学》2004,27(2):431-433
著名的Sapir-Whorf假设提出几十年了,引起了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也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回顾了该假设提出以来,心理学家围绕语言与思维、语言结构与认知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为文化要素的语言与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在不同领域都有新的进展,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否因不同的语言而有所不同,还应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67.
Extant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delaying the outcomes of negotiations can have salutary effects on the joint outcomes of participants. However, this literature has not examined the impact that outcome delays have on the success of individual negotiators. We argue that in situations where a player's preference on an issue involves a lack of legitimacy, an outcome delay may advantage the presentation of that issue. In addition, we suggest that this effect is more likely to be present in situations where competition is high, specifically, where the parties have few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 An experimental dyadic negotiation exercise involving 306 undergraduate participants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se hypothese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n outcome delay help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a legitimacy disadvantage in the absence of alternate opportunities for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868.
Gordon D. Kaufman 《Zygon》2005,40(2):323-334
Abstract. Instead of focusing my remarks on John Caiazza's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thesis about the way in which modern technology is drastically secularizing our culture today, I examine the frame within which he sets out his thesis, a frame I regard as seriously flawed. Caiazza's argument is concerned with the broad range of religion/science/technology issues in today's world, but the only religion that he seems to take seriously is what he calls “revealed religion” (Christianity). His consideration of religion is thus narrow and cramped, and this makes it difficult to assess properly the significance of what he calls techno‐secularism. I suggest that employing a broader conception of religion would enable us to see more clearly what is really at stake in the rise of techno‐secularism. Instead of defining the issues in the polarizing terms of revealed religion versus secularity, I argue for a more integrative approach in which concepts are developed that can bring together and hold together major religious insights and themes with modern scientific thinking. If, for example, we give up the anthropomorphism of the traditional idea of God as creator and think of God as simply creativity, it becomes possible to integrate theological insights with current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to formulate the issues posed by the rise of techno‐secularism in a more illuminating way. This in turn should facilitate effective address of those issues.  相似文献   
869.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评测验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有多种构成,其能力表现也有多种,即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多维结构的.常用的最佳表现测验形式,无法良好测量其多维结构.一些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个体内在稳定的智力品质,并尝试使用典型表现测验来测量.本研究沿用此思路,尝试开发一套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评测验,即测查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具有一些典型的习惯或行为方式.采用理论的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取得如下结果:(1)确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10维测评结构;(2)经过两轮测试检验,形成正式测验,信效度良好.  相似文献   
870.
脐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干细胞移植技术飞速发展。脐血干细胞移植在伦理学上具有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其伦理学上的可接受性并不等于伦理问题的消失。在脐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过程中,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观和科学理性的原则,健康发展,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