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7篇 |
免费 | 94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10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在有关人类心智的研究中,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借助于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当代认知神经科学从新的角度探讨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课题。其研究的基本逻辑是:如果某种特定的思维过程(比如简单的算术运算或者三段论推理)在本质上是“语言的”,那么,在进行这种思维活动时,大脑中负责语言信息处理的区域就会参与;反之,如果某种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空间的”,则大脑中负责空间信息处理的区域就会参与其中。结合来自直观的脑功能图谱证据与其它的跨领域证据(如来自行为实验和脑损伤研究的证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32.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取11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自编“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测验”,考察了高中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以及学科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水平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从创造性思维总分上看,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发展比较平缓,各年级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独特性:从高一到高二年级处于较为平稳的水平,二者无显著差异;高三比高二(P<001)和高一(P<0001)有显著提高;(2)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中学生语文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总得分及部分项目得分有一定相关,与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及各项目上的独特性均无显著相关.数学成绩与创造性思维的诸方面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33.
当消费者对非计划购买产生犹豫时,营销者应如何引导他们的购买行为?本文通过准实验与控制实验的方法探究该问题。研究结果显示:(1)营销者可以通过设计预期欣喜和预期后悔信息提高其非计划购买意向;(2)但是预期性思考的有效性还受到消费者自我调节导向的影响:预期欣喜对提高趋利导向消费者的非计划购买意向较有效,预期后悔对提高避害导向消费者的非计划购买意向较有效;(3)预期欣喜和预期后悔通过影响消费者对购买合理性的判断而影响他们的非计划购买意向。 相似文献
234.
先前的研究表明, 东西方在假设思维上不存在差异, 或者只是存在于特殊范围内(domain-specific)。本文在中国人的“值”的概念基础上界定一个存在于东西方的假设思维上的新差异。实验1显示了在假设思维概念里, 中国人的“值”是由决策理由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大小决定的, 同时“值”被证实是中国人假设思维的中介变量。实验2比较了中、法两国被试的假设思维, 结果再次证明了中国被试的假设思维是由“值”概念决定, 相比而言法国被试是由“成本-收益”概念决定的。 相似文献
235.
元认知训练对提高中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运用自编思维训练教程及元认知监控提问单对初二年级学生进行有关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思维策略训练及其元认知训练。结果表明:(1)不同层次学生(优、中、差生)的思维策略训练效果显著,中、差生的效果尤为显著。(2)在思维策略训练的基础上再加上元认知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解答数学应用题思维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6.
本研究选取57名3~5岁幼儿,考察了在两种选择和三种选择的反事实推理任务中儿童的表现以及是否出现现实错误。结果如下:无论在两种还是三种选择的反事实任务中,3岁组儿童的得分显著低于4岁和5岁组儿童,而4岁和5岁组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在反事实推理中的确会出现现实错误,但除此之外,幼儿在三种选择任务中也会选择现实和正确答案之外的第三个选项。由此可见,年幼儿童可能在抑制现实和建构反事实替代情境方面都存在困难,这尚需我们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37.
研究以13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信息素养:高、低)×2(批判性思维倾向:强、弱)×2(信息量:高、低)×2(批判情境:有、无)四因素混合设计,考察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个体变量看,批判性思维倾向在信息素养预测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时起调节作用;(2)从材料变量看,信息量高且含批判情境的材料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有促进作用;(3)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在灵活性和独创性上存在交互作用。高信息素养或强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被试在含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独创性表现更好;低信息素养或弱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学生在无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表现更好,在两种批判情境下独创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38.
该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孟子的普通心理思想。主要问题是: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知虑心理思想,情欲心理思想,志意心理思想,智能心理思想,性习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239.
240.
违实句(counterfactuals)是传递与事实相反意义的语句,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被用以表达对已知事实的另外假设。研究发现,相对于事实语义,违实语义能够激活双重心理表征/空间(虚拟vs.现实),需消耗更多的认知加工资源。本文分别从句法结构和语境制约两个层面详细探讨了违实语义的加工机制。语境方面,双重语义表征构建与消解的时间进程受到语境相关性的制约,充足的语境信息可以消解事实表征的干扰。句法方面,汉语违实标记的缺失使得汉语母语者更加依赖语境与语用来表达、理解违实义,但尚不明确其在线加工机制与印欧语违实义加工有何异同。后续研究应扩大语言研究范围,关注违实语义加工的个体差异,进一步厘清双重语义表征构建与消解的时间进程及其对语篇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