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40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222.
223.
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学生版)》问卷对高校181名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用多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教师背景变量:教师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所教专业、年级、班级大小以及课程类别对教师教学效果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通过用多层分析法更合理分析教师背景变量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为客观比较教师教学效果之间的差异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多层次分析法得到比传统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更合理更准确的结果;(2)教师背景变量教师中性别、学历、专业以及所教班级的大小对于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效果没有显著影响;(3)教师职称、年龄、所教学生年级、课程类别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4)所考察的教师水平背景变量对教学效果各个维度教师水平总变异的解释率介于3351%-4278%之间。 相似文献
224.
探讨了当相关系数对变量之间相关程度不易进行度量或者无法度量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采用关联规则方法来考察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关联规则方法在心理测量中应用的可能性,并运用Apriori算法挖掘频繁项集,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数据进行了分析,将关联规则方法分析结果与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当使用关联规则方法进行相互关系分析时,能够更加简易、有效地获得变量间的相关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关联规则方法可以获得变量各个水平具体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推导出多变量之间的相关规则,并且对于处理非线性的多变量以及多分类变量的相关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5.
尽管证明人类具有主动遗忘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探索情绪汉词主动遗忘效应以及电生理机制的实验却非常少。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T/NT范式探索情绪汉词主动遗忘效应。实验一(行为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中性和情绪汉词条件下,不回忆组的正确率都显著低于基线组,即得到了主动遗忘效应。同时,情绪汉词的主动遗忘效应量小于中性汉词。实验二(脑电研究)结果显示,在200-300ms,Fz,Cz,Pz电极点,回忆组的P2波幅高于不回忆组。在300-400ms,在Fz,Cz,Pz电极点,不回忆组的N2波幅高于回忆组。N2跟抑制过程高度相关,提示抑制是主动遗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400-500ms,在Pz电极点,回忆组的LPC波幅高于不回忆组。顶叶LPC跟记忆提取高度相关,提示主动遗忘阻止了回忆,这可能是主动遗忘效应发生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26.
227.
结合医学人文学科群特征探讨分支学科知识内容及关联,以此丰富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知识结构的基本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定性研究和专家访谈,得出医学哲学、医学史、医学伦理学等6门医学人文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类目。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分支学科的特定学科知识内容相似度高,其中医学与人文、医疗服务、医学技术等8个重点学科知识内容是分支学科间的知识交叉点,学科存在关联,并发挥出拓展学术、强化理论及建设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228.
229.
基于信息加工过程视角, 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检验风险决策整合模型和占优启发式模型。结果表明, 自主决策任务条件下决策过程反应时及信息搜索模式均不同于期望价值(EV)迫选任务条件下的决策过程反应时及信息搜索模式; 自主决策任务条件下决策过程反应时并未随着选项间整体值(CPT值)差值的变大而变快, 且基于特征(attribute-based)的信息搜索多于基于选项(option-based)的信息搜索, 不符合整合模型预期。此外, 决策者亦未按照占优启发式模型所假定的决策步骤进行决策。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检验结果既不利于以累积预期理论为代表的整合模型, 亦不利于占优启发式模型。文章建议从决策过程视角检验已有决策模型及建立新的启发式决策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 相似文献
230.
摘要:目前,组织公平的研究多集中于组织公平与组织结果变量之间关系,较少关注组织公平的稳定性。本文采取4(公平模式:公平控制/初始公平/不公平控制/初始不公平)×2(实验阶段:阶段1/阶段2)混合实验设计,探讨阶段转移事件对被试公平反应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公平对待导致积极的公平反应,不公平对待导致消极的公平反应;公平程序向不公平程序的转移导致对实验者信任和组织公民行为意向的评价显著降低;而不公平程序向公平程序的转移并没有导致对实验者信任和组织公民行为意向评价的显著增加,从而说明了公平反应的有限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