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题目类型对加法认知策略选择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小学二、三年级数学学习不良组儿童各30名,数学学习正常组儿童各30名,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和口语报告法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两类儿童在解决简单加法题目、复杂加法题目和连加加法题目时,问题结构类型对两类儿童加法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类型加法题目中,小学二、三年级儿童的策略使用表现出对题目的适应性,数学学习正常儿童的适应性特点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2.
张萌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06,38(2):197-206
以态度、话语含义和语言现象探测为测量指标,探讨语调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6~10岁是儿童反语认知能力迅速提高的时期,这不仅表现在儿童对说话人态度和话语含义的理解上,还表现在儿童对反语现象的解释上。但是儿童在反语认知的不同方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6岁儿童已能初步理解反语中说话人的态度和话语的含义,但还不能正确解释反语现象;直至10岁,儿童解释反语现象的能力仍在发展之中。(2)语调(中性语调和强调语调)影响儿童对他人态度和话语含义的理解,在强调语调下,儿童能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态度和话语的含义;但语调不影响儿童对语言现象的解释。(3)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反语批评和反语恭维)认知水平不同,6岁儿童对两类反语的态度判断、话语含义判断和语言现象解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8岁和10岁儿童对两类反语的态度判断和话语含义判断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语言现象解释上存在显著差异。与反语恭维相比,8岁和10岁儿童能更好地解释反语批评  相似文献   
143.
本研究调查了幼儿电视观看的现状以及父母对他们看电视的监督情况、结果发现,幼儿的电视观看时间普遍很长,他们所观看的节目类型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幼儿的言语发展与电视观看之间关系密切;父母对幼儿的电视观看时间和节目类型基本上不限制,他们鼓励幼儿看电视,而且通常是看些成人节目,因此可知对家长的监督工作提供指导是很必要和迫切的.针对上述调查结果,研究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各位家长及有关人员能够重视这个被疏忽的重要问题——电视监督(家长监督).  相似文献   
144.
儿童欺负行为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Olweus欺负问卷中文修订版对我国647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的类型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1)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直接言语欺负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间接欺负的发生率最低。(2)小学和初中男生受直接身体欺负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直接言语欺负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3)小学阶段三类欺负行为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三年级儿童受直接身体欺负的比例极显著地高于四、五年级,受直接言语欺负的比例总体上随儿童年级升高而上升,受间接欺负的比例在2-4年级之间相对稳定,5年级出现极显著的下降;在初中阶段三类欺负行为的发生率相对稳定。(4)欺负者大多与受欺负者同龄或年长于受欺负者,初中学生的欺负呈现出明显的“团体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5.
概化理论在作文评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刘远我  张厚粲 《心理学报》1998,31(2):211-218
概化理论是现代心理测量理论之一,该文简要地介绍了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用此理论对作文评分的误差控制问题进行了应用性探讨。研究中请6位评分员对20名学生每人三种文体的作文用分项评分法进行评定。然后用GENOVA软件的估计了作文评分中的评分员效应和题目效应,并对各种误差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作文评分中,评分员勺最大,题目效应不明显。同时还发现,不同文体对评分误差有重要影响。论文文的评分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146.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controlling relations in arbitrary matching-to-sample performance were tested in a 9-year-old female chimpanzee who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mergence of symmetry in previous two-choice conditional discrimination experiments. In Experiment 1, a novel (undefined) sample stimulus was followed by a pair of trained (defined) and undefined comparison stimuli to assess the control by exclusion in arbitrary matching. The chimpanzee selected the undefined shape comparison, excluding the defined one, in color-sample-to-shape-comparison probe trials, although stimulus preferences were relatively stronger than control by exclusion in shape-sample trials. An additional test for control by relations of the sample to the positive comparison (S+ control) showed that her behavior was also under the control of relations of the sample to the positive comparison. In Experiment 2, a defined sample was followed by a pair of negatively defined and undefined comparisons to test control by the relations of the sample to the negative comparison. (S- control). The subject selected undefined comparisons in both color-shape and shape-color test trials. These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 that the conditional discrimination behavior of this “symmetry-emergent” chimpanzee was under both S+ and S- control. Furthermore, her performance was also under control by exclusion in color-shape arbitrary matching, unlike other chimpanzees who showed no evidence of symmetry but only S+ control of arbitrary matching.  相似文献   
147.
幼儿不同交往类型的心理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庞丽娟 《心理学报》1993,26(3):84-91
本研究综合运用社会测量法、访谈法和问卷评价法,探讨、比较了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基本同伴交往类型幼儿在心理特征上的异同。结果发现,各类型幼儿在行为、性格、情绪情感、交往积极主动性和交往技能、策略等特征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各类型幼儿上述诸方面的表现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8.
本研究采用双亲关于父亲角色的态度问卷及父亲教养投入问卷,对427个3~7岁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考察父亲关于自身角色的态度对其教养投入的影响以及母亲关于父亲角色的态度类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亲关于自身教养价值、教养动机、教养技能的态度均可正向预测其教养投入,而父亲关于自身教养天性的态度对其教养投入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母亲态度类型在父亲的教养动机与其教养投入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在父亲角色态度的其他维度与教养投入之间无显著的调节效应.当母亲为矛盾型和拒绝型时,父亲的教养动机可正向预测其教养投入;当母亲为接纳型时,父亲的教养动机对其教养投入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9.
家庭游戏情境对母婴交流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录像手段,考察真实的家庭环境中,自由游戏和完成任务游戏情境对16对母婴交流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母亲表现出高控制的交流行为,孩子则使用更多的表态行为和注意行为。母亲的行为以信息祈求和行动指令为主,但在自由游戏中,母亲使用更多的信息祈求行为,在完成任务游戏中,母亲使用更多的行动指令。可见,母亲根据游戏情境调整自己的交流行为,婴儿也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0.
采用加工分离程序,探讨了认知资源和信息类型对大学生职业印象形成的影响及其心理加工机制。结果表明:(1)印象形成受到包括认知资源的限制、刻板化信息和个体化信息的典型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刻板化信息间接地对印象形成起作用。个体化信息的作用远大于认知资源。(2)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是并行的。(3)刻板化信息以内隐的自动化加工为主,个体化信息加工则存在外显与内隐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