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12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活充满抉择,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人们常需寻求他人建议,抑或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诸多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向他人建议,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动因之一在于考察何种条件下的决策更优或更“理性”.以往研究表明,自我决策或他人决策(向他人建议或代他人决策)均有可能更易违背理性决策原则,隐含着他人决策优于自我决策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传统智慧有一定的边界条件.研究者一般从认知(建构水平理论)、情绪(类型和卷入度),以及动机(调节聚焦理论)三种视角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进行解释.本文作者提出基于理由的决策(reason-based account)假设来解释自我-他人决策在理性程度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从决策过程及脑机制上深入考察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2.
凌斌  王重鸣 《心理学报》2014,46(8):1176-1191
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察时间距离对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影响, 即在个体和组织决策情境中, 人们倾向于偏好选择和高估与自身观点和决策相一致的信息, 而不是非一致性信息。通过4个情境决策实验, 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近期决策会提高信息搜寻和评估中的验证偏差, 而远期决策会降低它们的验证偏差, 知觉到的决策确定性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实验1b)。解释水平(实验2)和期许性/可行性表征(实验3)分别在时间距离对验证性信息加工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 结果依次表明在低解释水平(高可行性-低期许性特征)条件下, 时间距离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显著增强, 而在高解释水平(高期许性-低可行性特征)条件下, 时间距离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3.
陈海贤  何贵兵 《心理学报》2014,46(5):677-690
通过考察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和概率距离对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的影响, 探究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心理过程的相似性, 并检验不同心理距离影响决策的相似性。结果发现, 无论是时间距离(实验1)、社会距离(实验2)、还是概率距离(实验3), 心理距离越远, 被试在跨期选择中越倾向于延迟选项, 在风险选择中越倾向于风险选项。研究认为, 在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中, 选项的表征结构和选项整体评价时不同选项特征的相对权重具有相似性。随着心理距离增加, 与高识解相联系的金额特征的相对权重增加, 与低识解相联系的时间和概率特征的相对权重降低, 这使得被试更倾向于选择金额较大的延迟和风险选项。同时, 研究发现三类心理距离对两类决策有相似影响, 进一步验证了不同心理距离的本质相似性。  相似文献   
24.
张宏伟  李晔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78-1187
道德自我调节指个体根据道德自我, 从事(不从事)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道德自我分为状态道德自我(道德自我知觉)和特质道德自我(道德认同)。道德自我调节的负反馈机制, 指个体依据道德自我知觉, 保持道德行为的波动性, 它包含道德许可效应和道德清洁效应; 正反馈机制, 指个体依据道德认同, 保持道德行为的一致性。解释水平理论整合了正负反馈机制, 两种道德行为。未来研究需探讨公我、个体差异对道德自我调节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张晓斌  佐斌 《心理学报》2012,44(9):1189-1201
从个体建构研究视角出发, 考察了基于面孔知觉的刻板印象激活过程。实验一比较了性别分类判断、启动范式以及同时呈现范式下刻板印象匹配性判断三者所用反应时的差异, 结果发现, 后者显著地大于前二者, 且等于前二者之和; 面孔倒置呈现使同时呈现范式下刻板印象匹配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显著增大, 但其对启动范式中刻板印象匹配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没有影响。实验二基于同时呈现范式, 通过不同程度的面孔变形来操纵性别类别提取的难度, 更精确地探讨了基于面孔知觉的社会类别信息提取过程对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从面孔中提取类别信息难度的增加, 刻板印象激活所用的反应时也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证实了研究者所提出的刻板印象激活两阶段模型, 即基于面孔知觉的社会类别提取阶段和刻板印象信息激活阶段, 证实社会类别激活和刻板印象信息激活是两个分离的过程, 以社会类别信息提取为目的的面孔知觉对刻板印象的激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6.
王霞  于春玲  刘成斌 《心理学报》2012,44(6):807-817
通过考察解释水平, 诠释时间间隔和未来事件效价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时间间隔会影响人们对未来事件效价的感知, 高解释水平事件在长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 而低解释水平事件在短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研究1); 同时, 未来事件效价也会反向影响人们对时间间隔的感知, 相对于未来发生的正效价事件, 负效价事件的感知时间间隔更短(研究2)。无论是时间间隔对未来事件感知效价的影响, 还是未来事件效价对感知时间间隔的影响, 解释水平均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7.
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察了心理距离的不同维度对后悔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从心理距离的四个维度展开,时间距离采用组内设计,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概率维度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312名被试随机分配至各个维度参与实验处理,检验不同心理距离是否调节着后悔程度,其中有效数据275份。结果表明:在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概率和假设性条件下,均出现决策时心理距离越近,对决策事件或客体的解释水平越低,随后在获得负性结果反馈时体验到的后悔就越强烈。由此可见,决策事件的心理距离越近,后悔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28.
解释水平对品牌联想和品牌延伸评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俊武  赵广志  何伟 《心理学报》2011,43(2):175-187
由于人们更加关切与其解释水平相匹配的信息、经验和事物, 解释水平能够系统性地影响人们的判断与决策。本研究将解释水平视为重要的调节变量, 探查它对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和品牌延伸评估的可能影响。实验一用于检验来源于个体差异的不同解释水平(高与低)的被试, 对于同一品牌是否产生不同形态(原型性与范例性)的品牌联想以及探查它们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实验二采用2(解释水平:高vs.低)×2(契合类型:原型性契合vs.范例性契合)组内和组间因子混合设计, 用于检验基于时间距离的解释水平是否调节契合类型对品牌延伸评估的影响关系。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在接触到品牌名称时, 具有高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将比低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呈现更多的原型性联想; 而具有低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将比高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呈现更多的范例性联想; 在低水平解释条件下, 消费者对范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要好于对原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 而在高水平解释条件下, 消费者对原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要好于对范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  相似文献   
29.
30.
    
Poverty impedes children's executive function (EF).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poverty by developing efficient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poor children's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ree studies, we examined whether high-level construals can improve EF among poor children in China. In Study 1, we observe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children's EF, which was moderated by construal level (n = 206; Mage = 9.71; 45.6% girls). In Study 2a, we experimentally induced high- versus low-level construals and found that poor children with high-level construals exhibited better EF than those with low-level construals (n = 65; Mage = 11.32; 47.7% girls). However, the same intervention did no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affluent children in Study 2b (n = 63; Mage = 10.54; 54% girls). Moreover, we found that the interventional effects of high-level construals improved the ability of children living in poverty to make healthy decisions and delayed gratification in Study 3 (n = 74; Mage = 11.10; 45.9% girls). These findings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using high-level construals as a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poor children's EF and cognitive capa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