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2篇
  免费   808篇
  国内免费   5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891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31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对构建我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预期框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具有的功能及构建框架的原则,提出了构建我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预期框架的思路。该预期框架包括总框架和组织管理与协调、指标体系和数据管理三个分框架。通过对构建预期框架的探讨,为制定我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医患间人际冲突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它对医患关系不仅能够产生消极的结果,还能够产生建设性的结果。分析了医患间人际冲突的本质、来源、影响以及冲突管理策略,旨在促进人们通过理解冲突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实行有效的冲突管理策略,使冲突得到建设性解决,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93.
Two experiments investigated preschoolers'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variants of the day–night task. The day–night task involves instructing children across 16 trials to say the word ‘day’ when viewing a card depicting a nighttime sky and to say ‘night’ when shown a picture of the daytime sky.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s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depiction on each card distracts children because it is semant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structed response or because the depicted item cues the alternative (incorrect) response within the response set. The results in the first study (N=23, M=52.65 months) and second study (N=54, M=50.81 months) indicate that a close semantic relation between the picture and the target response does not pose substantial interference for preschoolers. In contrast, the pictured item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preschoolers when it depicts the interfering alternative in the response set.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ference control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4.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ssociations between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s and children's subsequent understanding of mind and emotion. Mothers' tendency to comment on their infants' internal world and their general sensitivity to their infants' internal states were measured through coded play interactions at 10 months. The latter measurement included ratings on four aspects of maternal behaviour: mindful facilitation, joint attention commenting, pacing, and affect catching. In contrast to mothers' internal state language, these behaviours did not tap mothers' explicit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ir infants' mental states. At 54 month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ind and emotion was measured through a range of false‐belief tasks and an emotion‐understanding task.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direct positive links between mothers' sensitivity to their infants' internal states and children's later understanding of mind.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5.
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成分,而且是内隐程度较高的心理活动。研究采用认知操作法,对经典的Mastermind游戏任务加以改编,结合访谈分析,探讨了适合考察元认知监控的任务难度和有效的元认知监控指标。研究结果发现:(1)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游戏4(要求从六种颜色中选出四种正确的颜色,且排列位置也要正确)中当知觉难度最大且又可以经过努力选择策略、根据反馈进行有效选择时,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元认知监控,使得游戏成绩提高;(2)“监测时间”是元认知监测的有效测量指标,而“违背反馈次数”是元认知控制的有效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采用呈现三种性质物品的实验室观察法与母亲报告法,考察203名6个月婴儿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在正性情境下,实验室观察的积极、消极情绪与母亲报告的消极情绪显著相关;(2)母亲的抑郁倾向与两种气质测查方法测查的婴儿消极情绪的一致性正相关显著;婴儿性别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母亲养育压力与两种方法测查婴儿积极情绪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7.
索涛  冯廷勇  顾本柏  王会丽  李红 《心理学报》2011,43(12):1430-1440
“做效应(action effect)”是指决策中由“做(action)”与“不做(inaction)”行为引起的相同决策后果, 却诱发了不同强度的情绪体验。本研究使用ANSIE量表筛选了责任归因不同倾向的两类被试(极端内控者、极端外控者), 运用ERP技术, 在一项简单赌博实验任务中考察了这两类被试的“做效应”差异及其电生理证据, 旨在探讨责任归因对“做效应”的调控作用。行为结果表明, 无论结果输赢, 极端内控被试的“做”与“不做”行为结果诱发的情绪强度和责任感强度都没有差异, 而极端外控被试的“做”行为诱发的情绪强度和责任感强度都比“不做”行为诱发的明显大; 脑电结果表明, 在FRN和P300上, 极端内控被试的“做”与“不做”行为诱发的FRN和P300波幅之间都没有差异, 而极端外控被试的“做”行为诱发的这两种脑电成分波幅都比“不做”诱发的较大。简言之, “做效应”在极端内控被试身上表现不明显, 而在极端外控被试身上表现明显。“做效应”很可能是由于个体对不同行为导致的相同决策后果的责任归因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8.
道德直觉背景下的道德决策:影响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4):573-579
以往对道德直觉的研究表明了情绪因素在道德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者提出道德决策中存在有意识认知和无意识情绪两种加工过程, 二者之间不能够完全分离与孤立。针对这种认知—情绪过程解释、经典电车和人行桥困境中的道德判断差异等问题, 近年来大量研究通过对道德行为者和道德判断者自身原因、道德情境等主客观因素的深入考察, 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揭示认知—情绪过程解释的合理性及道德决策差异背后的其他原因, 形成了道德直觉背景下相关领域诸多新的关注点。未来研究有必要针对道德决策研究的方法学、情境的扩展及认知—情感系统内部交互等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9.
Porges基于自主神经进化观点提出的多迷走神经理论, 区分了无髓鞘迷走神经与髓鞘迷走神经的不同功能。认为对心脏等起调控作用的髓鞘迷走神经, 经由进化逐渐与调控头面部肌肉的脑神经之间产生了神经上的联系, 成为情绪和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 髓鞘迷走神经与个体的情绪表达与调节、社会行为以及情绪与社会行为障碍密切相关。较低的迷走神经张力、较低的迷走抑制与较低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关; 迷走抑制较高的学前儿童有较少的行为问题以及较好的社交技能; 焦虑障碍的个体表现出较低的基线迷走张力以及较低的迷走抑制水平等。多迷走神经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结果, 对于推动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自主神经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民族冲突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 其社会心理机制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拟以我国西部地区藏族为例, 纳入社会威胁情境因素, 并整合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框架下的群际冲突研究。其基本理论命题是:民族冲突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 而是基于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情境层面的多水平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本项目拟通过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三个实证研究, 旨在考察少数民族关于“民族”的心理本质论对民族冲突的预测和影响作用, 探索民族身份延伸和社会威胁情境在其中的影响作用, 从而揭示民族冲突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 旨在为构建民族冲突的预警机制模型奠定基础, 为跨越民族界限、实现多民族和谐共处和完善民族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