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自我控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作用,以及反刍思维和就寝拖延的中介作用。采用相关量表对110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控制可以负向预测睡眠质量问题、反刍思维和就寝拖延。(2)自我控制还通过反刍思维和就寝拖延的单独中介及序列中介,间接影响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2.
为考察外倾性、敬畏、自我控制与生活满意度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858名成人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法,采用AMOS22.0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外倾性、敬畏、自我控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外倾性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3)外倾性可以分别通过敬畏、敬畏→自我控制两条间接路径对生活满意度产生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成人的敬畏、自我控制在外倾性与生活满意度间具有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3.
社会排斥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并对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它会损害个体的认知功能,导致个体不能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研究发现被排斥的个体在风险决策时倾向于风险寻求。跨期决策和风险决策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目前并不清楚社会排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跨期决策。因此,本研究拟从跨期决策的评估和选择两个阶段展开研究,揭示社会排斥对其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DCS技术激活社会排斥的调节脑区,以改善被排斥个体的跨期决策能力。研究结果将揭示人际情境因素与决策者个人因素对跨期决策的联合作用机制,帮助被排斥者提高跨期决策能力,提高被排斥者的个人成就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4.
自我控制是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个体在自我控制的同时,也要为每次控制付出代价,产生自我损耗,导致随后自我控制的失败。本文回顾了双任务范式中诱发、测量、克服自我损耗的方法,认为未来研究应探索任务的有效性、多采用三任务范式等,在克服自我损耗方面,应同时关注短期克服损耗的方法和提高整体控制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5.
166.
167.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的核心品质,更是社会和谐与良好风尚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北京、苏州、上海、厦门等地5所高校共85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包括关爱与控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与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父母关爱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积极预测作用,而父母控制无预测效应;(2)自我控制在父母关爱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群体中,而男生中不存在该效应。这表明,父母关爱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并且在女生群体中自我控制是二者关系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168.
具体概念加工中的感知运动仿真是概念表征的核心加工过程。本研究系统探讨了语言因素(语言类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和情境因素(知觉情境:空间知觉情境和语义知觉情境)对具体概念加工中感知运动仿真的影响。实验1采用语义相关判断范式探讨了第二语言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感知运动仿真, 以及第二语言中的仿真和第一语言中的仿真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 第二语言加工中依然存在感知运动仿真, 但是第一语言的感知运动仿真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验2采用语义相关判断范式及其变式, 通过2个分实验分别探讨了个体加工概念时空间知觉信息和语义知觉信息对于概念表征过程中感知运动仿真的影响。研究发现, 无论是在较弱的空间信息知觉条件下还是在较浅的语义信息知觉条件下, 具体概念加工过程中都产生了感知运动仿真。本研究的发现弥补了知觉符号理论未对第二语言中的感知运动仿真提出针对性预测的不足, 表明感知运动仿真具有一定的跨语言稳定性。同时, 具体概念加工中的感知运动仿真不受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的调节, 这表明感知运动仿真能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化产生。  相似文献   
169.
基于自我控制资源理论,本研究通过2个递进实验探究自我损耗下积极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实验1采用“非利手写作”任务操纵被试的自我损耗,并诱发积极情绪,以被试在独裁者任务中分配的代币数为亲社会行为的衡量指标。结果发现:相比于低损耗组,高损耗组亲社会行为水平更低;诱发积极情绪能够补偿自我控制资源。实验2在此基础上,诱发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考察自我损耗状态下不同强度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能缓解自我损耗后效。本研究证实了提高自我损耗将降低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诱发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可以缓解该效应。  相似文献   
170.
Abstract

This paper is drawn from doctoral research which analysed clinical data from the once weekly psychotherapy of a young person who experienced both gender identity dysphoria and an eating disorder and whose depression had proved resistant to other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psychoanalytic thinking of Klein, Segal, Bion and others regarding the role of symbolisation in development, the links between symbol formation, the depressive position and the negotiation of the Oedipus complex are outlined.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current thinking about the nature and genesis of gender identity dysphoria in the light of these concepts. The association with autistic features for a number of cases is briefly explored. In the light of these theoretical links,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illustrate the movement this patient made within her therapy from an emotionally turbulent position where concrete thinking was manifest, to a more symbolic way of thinking that allowed emotional change, and less concrete acting out. Clinical narrative excerpts as well as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are used to discuss the progress made by the patient and to evaluate how her journey may inform future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