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年老化与文本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老化与文本理解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表层形式和文本基础两个低水平表征上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下降,而在情境模型的建构和提取、更新等加工过程中都没有发现由于年老化引起的能力下降。在介绍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情境模型与另两个低水平加工的不同特点和老年人自身的特殊性两个方面分析了老年人在不同层次表征水平加工能力差异的原因。对情境模型水平加工能力保持的潜在机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弥补在低水平加工中认知能力因年龄而产生的下降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2.
官群 《心理科学》2007,30(5):1252-1256
具身认知观(Embodied Cognition)试图对心-身-世界之间的交互方式给予系统的理论说明,主张:"认知是一种高度具身的、情景化的活动"(Micheal L.Anderson,2004);认知是从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依赖于某种类型的经验。从具身认知观来看,心理模拟是语言理解的一种手段,通过再入情景(re-situating)来实现。本文根据上述逻辑考察了词、句、语篇不同信息加工层面的实验研究进展,证实了人们在语言加工过程中感知、肌肉运动以及其他的经验印痕被激活,支持了语言理解是运动感觉以及其他相关经验的心理模拟过程。这种语言理解的心理模拟需要人们再入情景,与已有的听读说写的语言经验发生共鸣,从而为语言理解提供了新的诠释,丰富和发展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3.
An unresolved issue in the study of sentence comprehension is whether the process of gap-filling is media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empty categories (traces), or whether the parser relates fillers directly to the associated verb's argument structure. We conducted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 study that used the violation paradigm to examine the time cours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rain responses to ungrammatically filled gap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arliest brain response to the violation is an early left anterior negativity (eLAN). This ERP indexes an early phase of pure syntactic structure building, temporally preceding ERPs that reflect semantic integration and argument structure satisfaction. The finding is interpreted as evidence that gap-filling is mediated by structurally predicted empty categories, rather than directly by argument structure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14.
言语理解中的知觉符号表征与命题符号表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瑞明  莫雷  李利  王穗苹  吴俊 《心理学报》2005,37(2):143-150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96名。实验材料按照探测图画中物体的形状跟先前阅读的句子中描述的物体的隐含形状的关系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匹配版本,一类是不匹配版本。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种条件下图画再认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实验1中被试读完句子以后马上进行图画探测任务,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是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中被试的阅读任务难度增大,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是命题符号表征。实验3中被试阅读的关键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以后再进行图画探测任务,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也是命题符号表征。总的实验结果表明言语理解中既存在知觉符号表征,也存在命题符号表征,知觉符号表征是信息表征的一种早期状态,人类头脑中最终的信息表征形式主要是命题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115.
语篇阅读中高级目标推理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构主义理论和最小假设模型是有关推理研究的两个比较系统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自然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即时产生高级目标推理,而最小假设模型认为在自然阅读过程中,高级目标推理不会即时产生。该研究采用词汇判断和命名的方法,250ms和500ms两种延时程序,以较连贯的自然语篇为实验材料,对语篇阅读中的高级目标推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阅读过程中即时产生了高级目标推理,这与建构主义理论的预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6.
精细阐述与先行信息激活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运用窗口阅读及命名探测技术,对即时与延迟状态下合适与不合适背景信息的激活模式进行了探讨。被试阅读含有精细阐述错误信息的语篇,并对合适或不合适的探测词进行命名反应。结果发现,虽然即时条件下,受精细阐述的不合适探测词激活水平高于合适探测词,但当延迟时间为1500ms时,原有的激活模式发生了逆转。这种激活模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合适的背景信息随时程延长激活水平得到提升所致。  相似文献   
117.
速度、步幅与窗口对引导式中文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仁德  符德江  李忠平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1,24(2):141-144,233
引导式显示是在视觉显示终端(VDT)上呈现动态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研究考察了显示窗口大小、跳动步幅、显示速度等因素对引导式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了3(跳动步幅,被试内变量)×3(显示速度,被试内变量)×2(显示窗口大小,被试间变量)的混合设计,共有18个被试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1)跳动步幅、显示速度和窗口大小均影响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2)达到最佳阅读工效的实验条件在速度和步幅上分别集中于200~400字/分和1~3字/步.最后本文结合中文阅读的相关眼动研究,对这些结果的成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8.
篇章阅读中先行信息通达的若干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王穗苹  莫雷  肖信 《心理学报》2001,34(6):30-38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探讨在篇章阅读理解中,当读者在建构先行信息已能考虑其合适与不合适这一条件下,先行信息与当前信息的关系及距离如何影响对先行信息的通达。实验一采用以句子为单位的自控阅读,通过再认探测技术,结果发现,被试在加工含回指词的目标句时,回指词的不合适先行词也会得以通达。实验二以词汇为单位呈现阅读材料,通过命名探测技术,结果发现,与当前回指词关系合适的先行词会得到更快的通达,而先行词与当前回指词距离的远近不会影响先行词的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9.
本研究主要探讨听障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以及情绪理解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采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来探讨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实验2增加了情绪理解任务,并探讨情绪理解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之间关系的机制。结果发现:(1)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真假信息辨别、谎言意图理解的正确率显著不如典型发展儿童,且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好,越容易进行真假信息辨别和谎言意图理解;(2)典型发展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准确,谎言意图理解越好;(3)当听障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典型发展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错误信念理解对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不仅表明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理解具有解释作用,而且表明高情绪理解在谎言理解中有促进作用以及表明高情绪理解在对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中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0.
Anticipation plays a role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verb sense influences expectations about upcoming structure. We focus on change of state verbs like shatter , which have different senses that are expressed in either transitive or intransitive structures, depending on the sense that is used. In two experiments we influen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verb sense by manipulating the thematic fit of the grammatical subject as cause or affected entity for the verb, and test whether readers' expectations for a transitive or intransitive structure change as a result. This sense-biasing context influenced reading times in the postverbal regions. Reading times for transitive sentences were faster following good-cause than good-theme subjects, but the opposite pattern was found for intransitive sentences. We conclude that readers use sense-contingent subcategorization preferences during on-line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