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68篇
  13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薪酬作为企业对员工履行劳动义务的物质补偿形式。薪酬的形式和内容将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是从薪酬的不同发放形式和内容对员工公平感、满意度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员工在薪酬体系中的不同的心理效应,及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2.
by John A. Teske 《Zygon》2010,45(1):91-104
Differences of understanding in science and in religion can be explored via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aradigmatic and narrative modes of explanation. Although science is inclusive of the paradigmatic, I propose that in explaining the behavior of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and in the human sciences in particular, narratives may well constitute the best scientific explanations. Causal relationships may be embedded within, and expressions of higher-order constraints provided by, complex system dynamics, best understood via the temporal organization of intentionalities that constitute narrative.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out of which intentions emerge, have behavioral trajectories that are in principle unique, contingent, and nondeterministic even in stable states and unpredictable across phase transitions. Given such unpredictability, the only explanation can be an interpretive story that retrospectively retraces the actual changes in dynamics. Without narra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human actions are incomprehensible. Such phenomena do not permit a reduction of purposive acts to nonpurposive elements or of reasons to the causes they constrain. Causality does not exhaust meaning. Given the role of narratives in human lives, religion and mythology provide larger stories within which individual stories make sense. Differences between narrative and historical truth suggest how we can be constituted by what we imagine ourselves to be.  相似文献   
173.
信任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繁,同时又是新闻媒体追逐的热点,追究其原因是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如果医患之间成为相互信任的朋友,医患之间多一些相互理解,医生掌握精湛的医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做一个充满阳光的常常带给患者乐观情绪、鼓励话语、轻松气氛的医生,加上医疗体制的改革,应该可以有效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4.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普通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腹腔镜的出现使微创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开启了微创外科新纪元。本文通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普通外科各类手术中的具体运用,分析了手术机器人对比传统腔镜技术的技术优势,及当前临床应用的瓶颈,并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75.
梁明明  李晔  李薇娜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771-1781
制度正当化是指个体将现存社会安排合法化的心理过程。制度正当化的理论基础包括谬误意识、公正世界信念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制度正当化理论能够解释人们为什么以及怎样在认知和意识形态上维护和支持现状, 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积极和消极后果。制度正当化受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制度正当化中“制度”的涵义, 加强制度正当化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以便更好地解释社会转变如何产生。  相似文献   
176.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952-1961
非时间信息加工与时间加工的关系是复杂的, 存在双向干扰或单向干扰, 结果的不一致与任务所需的注意资源及工作记忆都有关。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在时间加工中起主要作用, 同时进行的非时间任务对中央执行功能的需求越多, 两种任务之间的干扰程度越大。语言环和视空间模板对时间加工的影响与非时间信息的类型有关。工作记忆作为一个整体以工作记忆容量为指标, 计时成绩也表现出与工作记忆容量有关的年龄、智力等方面的差异。时间加工和工作记忆在额叶、顶叶、基底神经节等皮质存在共同的神经机制。未来应该丰富工作记忆的研究内容, 结合时间加工的分段性探讨工作记忆影响时间加工的具体进程及神经机制, 并力求在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7.
近似数量系统(Approximate Number System, ANS)指个体在不需要依赖于计算和数量符号的情况下, 对一组数量进行近似表征的系统。通过总结近十年来研究者们在ANS的遗传和神经基础、干预训练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指出未来应综合运用各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立足于ANS的基因和脑生理基础研究, 进一步揭示ANS的本质和内在发生发展机制, 并将有关研究发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对数学困难儿童进行干预, 以提高其数学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8.
视觉表象是在记忆基础上产生的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 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心理活动之一。本综述介绍了该领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表象计算理论模型, 并进一步归纳了视觉表象生成系统的成分及其对应的神经基础。分析结果强调了初级视觉皮层作为“视觉缓冲器”是生成表象的主要机能结构, 以“视觉缓冲器”为基础的表象生成系统的机能受多重因素影响。本综述有助于对视觉表象生成系统形成全面的认识, 促进视觉表象实质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9.
自传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生活事件的记忆, 是自我系统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对维持自我同一性和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自传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建构过程, 依恋可能通过概念性自我系统和工作自我目标系统两种途径影响自传记忆的加工。依恋与自传记忆加工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依恋特征及亲代依恋特征分别与自传记忆客观性特征、现象学特征、叙事特征及重构特征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应聚焦依恋影响自传记忆加工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增加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不同发展阶段亲代依恋特征和子代自传记忆加工的相关研究, 并使用启动范式、静息态成像技术、感知相机等变量控制更加严格、更具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0.
系统合理化理论认为, 人们会自然地将其所在的社会系统感知为公平合理的, 这一倾向即系统合理化。而系统合理化形成之原因, 一直是该领域理论和研究关注的重点。为此, 研究者先后提出了三种解释思路。认知失调视角认为, 系统合理化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个体想要缓解因系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产生的焦虑。补偿性控制视角认为, 系统合理化源于个体自身控制感的缺乏。社会认知视角则认为人们固有的认知倾向特别是对于社会经济差异的内归因倾向是造成系统合理化的根源。未来可以考虑在同一个研究中包含来自于不同理论视角的解释变量, 借鉴相近领域的发现探索其他可能存在的系统合理化的形成机制, 探究中国文化特有的系统合理化的来源, 同时对积极的合理化与消极的合理化作出区分,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加强应用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