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a structured‐group career intervention among 280 Italian high school students.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indicated the intervention's effectiveness in increasing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consequently, career exploration, but not in decreasing career choice anxiety. In addition, partial confirmation was found for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participants' expectations and motivation to chang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choice anxiety.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 systematic vocational guidance program in Italian schools.  相似文献   
122.
野心家取向指员工以非绩效取向的方式追求职业生涯发展的倾向。具有野心家取向的个体其生涯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坚信仅仅依靠绩效很难得到提升,需要运用组织政治行为、印象管理以及欺骗操纵策略获得晋升与高的绩效评定等级。对雇主的信任、感知到的组织公正、对生涯发展机会的感知、个体的交换意识、大五人格特质、马基雅维利主义以及原发性的精神病态等均会影响员工采取野心家取向的生涯发展态度。该取向雇员的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内在工作动机、工作卷入度及组织承诺都比较低,而离职意向却很高,这会给组织带来消极后果。未来需从野心家取向的研究方法、变量与生态效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3.
本研究对1993年至2013年间83项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测量中国大学生自尊的研究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我国大学生(被试为48384人)的自尊水平在这20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20年,我国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呈下降趋势,相比于1993年,在2013年我国大学生的自尊下降0.89个标准差;(2)男、女大学生的自尊均呈下降趋势,且自尊的变化趋势性别差异不显著;(3)我国大学生自尊的变迁不存在生源差异,城镇与乡村大学生的自尊均随年代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4.
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地区七所高校663名在校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与“现实职业”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在选择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时所用的标准却有很高的一致性.(2)“高级职员”既是大学生理想中的首选职业,又是现实中的首选职业.(3)“收入”、“充分发挥能力”、“职业中的自主程度”成为大学生择业时的主要标准.(4)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与其所在的学校、所学的专业科类、性别、是否临近毕业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5.
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剧烈的社会变迁背景下, 人们的信任水平可能会发生改变。本文采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 对采用Rotter “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53篇研究报告进行了元分析, 这些文献涉及24233名大学生, 调查的时间跨度为1998年至2009年。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这11年间显著降低, 相比1998年, 2009年时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下降了1.19个标准差; (2)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人际信任水平在11年间均显著下降, 其变化趋势和人际信任水平本身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3)农村生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下降趋势呈边缘显著, 而城市生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但人际信任得分本身不存在生源地差异。  相似文献   
126.
为探讨自我同情对拖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大学生拖延量表、大学生羞耻量表和接纳与行动量表对7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拖延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羞耻在自我同情与大学生拖延行为的负向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3)经验回避、羞耻在自我同情和大学生拖延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听障者阅读时是否激活语音信息是听障者阅读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使用眼动技术,采用绕口令材料,考察口语经验和阅读能力对听障大学生汉语阅读中语音激活的影响。结果发现,口语经验较多且阅读能力较高(OHRH)的听障大学生的绕口令效应大于口语经验较少但阅读能力较高(OLRH)的听障大学生,OLRH组的绕口令效应大于口语经验较少且阅读能力较低(OLRL)的听障大学生。局部指标分析发现OHRH和OLRH组在早期和晚期指标上均存在绕口令效应,OLRL组只在晚期指标上才出现绕口令效应。结果表明,口语经验和阅读能力影响听障大学生汉语阅读中的语音激活。  相似文献   
128.
当今社会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的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边界职业生涯应运而生,它指一种不限于单一雇佣范围的一系列就业机会的职业路径。文章在介绍概念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综述了影响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四类因素,并指出以往研究在概念、发展现状、维度和影响广度等方面存在的争议。未来应该针对当前争议有目的地展开研究,界定更加清晰的概念,扩展对无边界职业生涯类型的研究,以及这种流动环境在更深层上对个体以及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We explored differences in distress scores at intake as well as the change 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over the course of 12 therapy sessions for Native Hawai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NHPI) college student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enter for Collegiate Mental Health (= 256,242). Result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NHPI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rapy differently from other ethnic groups with moderate-to-large magnitudes of effect.  相似文献   
130.
This article critiques the common use of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 as the key means of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areer instruments for employment counseling. The authors argue that excessive reliance on CTT ha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career assessment tools that better meet the diverse and changing needs of those seeking guidance in their career choice. The authors argue for an alternative paradigm based on notions of usefulness. A computerized career tool is evaluated to illustrate the limitations of CTT and the benefit of alternative methodolog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provide effective career guid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