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3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5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信任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维系社会稳定和谐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认知控制的子成分(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刷新)与客观风险对信任行为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在控制客观风险高低的同时,分别对刺激—反应一致性、任务转换和工作记忆负载进行操纵,进而考察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刷新和客观风险对信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抑制控制在反应时上表现出差异,刺激—反应一致条件下被试做出信任的反应时更快;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刷新在信任率上表现出差异,不转换条件和低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被试的信任率更高。结果表明,抑制控制主要影响反应组织过程,即为了解决反应冲突而需要更长时间做出反应;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刷新则会影响个体的信任决策过程,决定了个体的信任行为表现。此外,研究中还发现客观风险高低表现出跨情景一致性,即三个实验中高风险条件下信任率均显著低于低风险条件,表明客观风险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研究探讨了认知控制三个子成分和客观风险高低对信任行为产生影响的加工机制,对现实生活中的信任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多分属性认知诊断模型(CDMs)比传统的二分属性CDMs提供更详细的诊断反馈信息,但现有大部分多分属性CDMs并不具备直接分析多级(或混合)评分数据的功能。本文基于等级反应模型对重参数化多分属性DINA模型进行多级评分拓广,开发一个可处理多级评分数据的等级反应多分属性DINA模型。首先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呈现新模型的现实可应用性;然后通过模拟研究探究新模型的参数估计返真性。结果表明,新模型满足同时处理多分属性和多级评分数据的现实需求;且具备良好的心理计量学性能,但对测验质量有一定要求(e.g., 题目质量较高且测验Qp矩阵具有完备性等)。  相似文献   
993.
王甲秀  黄福荣 《心理科学》2022,45(3):561-566
问题解决活动中的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固执地沿用熟悉方案、忽略其他方案的反应倾向。它可能源于人们已经掌握的陈述性知识,也可能源于程序性知识,两类不同来源的心理定势的发生条件和影响效果都不尽相同。然而,过往的研究都没有做出严格区分。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描述心理定势现象,解释心理定势是怎么发生的,分析心理定势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会对心理与行为活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而评述两种来源的心理定势的认知神经机制,指出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94.
自2014年来, 研究者在视觉加工中发现一种全新的历史效应——序列依赖效应(当前刺激加工向先前刺激方向偏移的吸引性加工偏差)。近期研究发现:该效应广泛存在于视觉加工的各个层面(既包括朝向、空间位置、数量等低级特征, 也包括身份、吸引力、美感等高级属性); 其来源极为复杂(包括感觉编码、高级皮层的反馈调节、工作记忆、决策模板、感知与决策的级联等), 反映出不同层次的过往加工痕迹向当前认知的投射。针对该效应的典型特征、影响因素、认知与神经机制, 已涌现大量研究, 同时也存在严重争论, 亟待研究者深入探讨和厘清。  相似文献   
995.
通过主题扫描和阅读理解两种加工深度不同的任务,考察快慢读者预测性效应差异的来源及加工深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被试在两种任务情境下阅读分别包含高低预测性目标词的96个句子框架,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显示:预测性效应仅在阅读理解任务中出现,快速读者在早期眼动指标上就表现出了预测性效应,慢速读者在晚期眼动指标上才表现出预测性效应。结果表明:加工深度调节快慢读者预测性效应的大小;在自然阅读情境下快慢读者的预测性效应表现符合预测编码框架假设。  相似文献   
996.
在熟练的中文阅读中,个体阅读效率越高,词汇加工效率是否越高,目前还缺少直接证据。本研究通过记录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在阅读含有高频或低频目标词句子时的眼动轨迹来考察该问题。结果发现,在第一遍注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上,快速读者对高频词与低频词的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但都短于慢速读者;而慢速读者对低频词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高频词。即快速读者的早期词汇识别和后期词汇整合效率都较高,不受词频影响;而慢速读者的整个词汇加工效率较低,受词频影响较大。这些结果表明两组读者的词汇加工模式具有本质差异,符合个体差异性观点与词汇质量假说。  相似文献   
997.
Apathy is a common, disabling neuropsychiatric syndrome that occurs across many brain disorders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iminished motivation in behavioural,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social domains. Assessment is complicated by the variability of symptoms across apathy domains and self-report from patients, which can be misleading due to their lack of insight. Independent evaluation by clinicians also has limitations though if it has to be performed with limited time. Caregiver reports are a viable alternative, but current assessments for them either do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apathy domains or are interview-based and take long to administer.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brief caregiver questionnaire version of the recently developed Apathy Motivation Index (AMI), which is a self-report tool. We confirmed three apathy factors in this new caregiver measure (AMI-CG) that were also present in the AMI: Behavioural Activation, Emotional Sensitivity and Social Motivation. Furthermore, we validated the scores against more extensive caregiver interviews using the established Lillle apathy rating scale as well as patient self-reports of apathy, measures of depression, anhedonia, cogni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caregiver burden across four different neurological conditions: Parkinson's disease, Alzheimer's disease, subjectiv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limbic encephalitis. The AMI-CG showed good internal reliability, external valid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It also uncovered cases of social apathy overlooked by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Crucially, patients who under-rated their apathy compared to informant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difficulties performing everyday activities and to be a greater burden to caregivers. Th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for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of apathy and an instrument for efficient detection of apathy based on caregiver reports for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998.
999.
朱荣娟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22,45(5):1045-1052
无意失聪是指当人们集中精神做事时,会忽略非预期的听觉刺激。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它对航空和交通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研究者们发现高知觉和高认知负荷条件下因认知资源有限导致无意失聪。且随着负荷增加,被忽略的听觉刺激诱发的早期(N100)和晚期(P300)神经活动有所减弱。这表明非预期听觉刺激可以进入晚期加工阶段,但其能否被感知可能取决于与工作记忆相关的额顶网络的抑制控制程度。而工作记忆容量及其负荷与无意失聪关系的现有研究结果之间还存在不一致性。未来研究可以将其范式和理论拓展到其他安全生产领域,并运用认知训练等方式规避无意失聪,从而减少人因失误。  相似文献   
1000.
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政援 《心理学报》1994,27(4):347-353
在对幼儿从出生到3岁语言发展追踪研究和有关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各阶段及起作用的因素,探讨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儿童在1岁前(前语言期)的具体思维阶段有认知(有感知、记忆、表象和思维),但还没有真正的语言。这说明语言不是先于思维,也不是所有的思维都与语言相联系。但是,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2)认知(思维)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3)认知(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系是双向的,辩证的,是复杂地交互作用的。(4)应以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语言和认知(思维)的产生。人类所以有语言,有高度抽象概括的思维,都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