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5篇 |
免费 | 495篇 |
国内免费 | 167篇 |
专业分类
34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21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239篇 |
2018年 | 209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175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66篇 |
2013年 | 412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知识反转效应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在认知负荷的框架下对学习者先备知识与教学方法有效性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研究, 其研究范式起源于能力倾向与教学处置交互作用模型。认知负荷理论认为知识反转效应的产生是由于高先备知识者接受冗余教学而产生了额外的认知负荷, 动机理论却认为, 高先备知识者由于冗余的认知加工而产生的负荷可能是一种动机资源负荷。在优化外在认知负荷与相关认知负荷的教学设计中发现了大量知识反转效应的实验证据, 其教学的启示意义在于需要随着学习者领域知识的不断变化适宜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未来需要在完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的基础上, 整合研究成果以建立效应发生与发展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2.
在回顾自我建构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之上, 介绍了特质性自我建构的测量和情境性自我建构的激活方法, 并从自我建构的性别与文化差异以及自我建构与认知风格、社会比较、人际交往、个人自主、自我调控的关系等几方面概述了该领域现状。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依赖于自我建构理论基本思想的完善、测查工具的改进以及研究者能否用辩证视角看待变量间关系。特质性自我建构对个体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适应状况的影响, 特质性自我建构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应在未来研究中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3.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视觉词汇加工领域的研究,多词素词的认知加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对三十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和系统梳理,重点讨论词素在多词素词认知加工中的作用。虽然对词素加工的本质 (形或义的激活)仍未达成共识,但词素语义能否在多词素词加工的早期阶段得到激活已成为现今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对立阶段:分解论与整体论之争、词素形式论与语义论之争、先形后义激活论与形义同时激活论之争。本文最后指出该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
《心理学报》2024,57(1)
节俭心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思维模式, 但以往研究对其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仍知之甚少。基于6项研究和1个补充性元分析, 文章揭示了“羊毛薅尽口味乏”的现象、解释机制及边界条件。具体而言, 研究1通过分析来自美国大型外卖平台GRUBHUB的二手数据, 发现节俭心态与食物口味好评率呈负相关关系; 研究2通过模拟外卖点餐情景验证了节俭心态对预期享受的负面影响; 研究3以试吃活动的名义开展了一项实地实验, 证实了节俭心态削弱了个体对巧克力的预期享受, 并导致在吃完巧克力后整体评价更低; 研究4验证了认知资源耗竭在节俭心态对果蔬沙拉预期享受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研究5则识别了获利成本的边界条件, 即当获利成本较高时, 节俭心态对蛋糕预期享受的消极影响更明显; 研究6进一步为缓解这种负面效应提供了一种干预手段, 即当施以正念干预时, 节俭心态对火锅预期享受的消极影响被削弱。最后, 单文章元分析证实了节俭心态对食物预期享受和体验评估的效应稳健。文章不仅丰富和拓展了节俭心态和认知资源相关的理论研究, 同时为食物营销和饮食福祉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5.
日常认知一直是临床心理学家和老年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之一, 日常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评估方法和工具、日常认知与智力和执行功能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干预训练等方面。日常认知概念的深化和相应评估工具的出现, 推动了日常认知研究的深入发展:一方面研究者通过寻找对日常认知有重要作用的基本认知变量, 探究日常认知与智力的关系; 另一方面, 与日常认知有关的训练项目的开发也一直是研究者和老年群体关注的话题, 现有的训练研究提供了很多有启发性的结果。日常认知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保持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6.
97.
冲突适应是重要的认知控制现象, 反映了认知控制的动态过程。然而, 目前为止对于冲突水平上的差异能否诱发冲突适应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字母Flanker的变式, 通过改变目标-分心物的一致性操纵冲突水平, 探究冲突水平的变化对认知控制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的反应时间随冲突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而且先前试次的一致性影响当前试次的干扰效应, 无冲突和低冲突、无冲突和高冲突、低冲突和高冲突条件之间均出现了典型的冲突适应。本研究结果表明, 除了冲突的有无, 冲突水平的变化也能诱发冲突适应, 支持更大的冲突驱动更强的认知控制, 而且冲突诱发的认知控制的功能可能通过注意聚焦实现。这一发现为冲突监测理论的注意调节机制提供了直接的支持证据, 对于促进冲突适应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99.
100.
应用言语-操作和人机对话两种方式共12项作业,完成年龄和教育因素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被试共734人,46-75岁.结果表明:(1)年龄和教育因素对认知成绩的影响因作业而异,分别为年龄影响明显(图象自由回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教育因素影响明显(卡片分类、图象分类和矩阵填图)、年龄和教育因素影响均明显(符号数字、词对联想学习、听觉和视觉数字广度)或均不明显(心算).(2)四项非词语性作业速度明显受年龄和教育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