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7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5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婴儿的痛觉     
刘慧晨  陈坚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0):1723-1732
婴儿痛觉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已经日益引发研究者的兴趣。痛觉本质上是一种不愉悦的感官和情绪体验, 是通过早年与伤害有关的经历习得的。在心理学角度, 在介绍婴儿痛觉概念、神经生理机制、评估工具的基础上, 系统梳理痛觉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十分必要。后续研究需继续完善婴儿痛觉的测量方法, 考察疼痛反应在不同文化和不同群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42.
欺骗检测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问题。基于欺骗理论的认知视角, 研究者提出欺骗检测的认知负荷取向。采用隐瞒信息测试这一测谎范式, 通过操纵认知负荷影响个体在虚假反应时的记忆-反应冲突解决过程, 考察增加认知负荷对欺骗检测的影响, 以期更好地揭示欺骗检测的认知机制。在此基础上, 以普通人群和犯罪嫌疑人为被试探查基于记忆-反应冲突的欺骗检测的行为和生理指标, 并根据获得的行为和生理指标, 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建模, 预测个体的欺骗行为。研究结果将服务于司法、安防和人际交往等领域的欺骗检测。  相似文献   
943.
人类在说话或思考的时候常常伴随着手势。手势是在认知加工或交流过程中自动产生的, 具有表征性, 同时, 手势能够影响人类的认知加工。尽管研究者对手势的概念界定各有侧重, 但普遍认为手势不同于直接行动, 具有认知功能。手势认知功能的代表性理论模型有词汇索引模型、信息打包假设、表象保持理论、语义特殊性假设和嵌入/延展观。根据手势认知功能研究中主要自变量的不同, 可以把手势认知功能分成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 即允许-限制手势的研究范式、侧重手势模式改变的研究范式、侧重情境改变的研究范式。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除了深入探讨手势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加强对手势认知功能的干预研究外, 提出了建立更具解释力的手势认知功能的理论模型——“空间化”手势假设。  相似文献   
944.
欺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识别欺骗则是人们的一项重要能力。研究表明,人们的欺骗识别能力仅仅略微高于随机水平。本文关注基于行为线索的欺骗识别研究。首先,介绍欺骗识别的准确率;然后,结合Brunswik的透镜模型从欺骗线索的有效性和欺骗线索的利用两方面分析识别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识别准确率的途径。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45.
本研究以864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负面评价恐惧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以及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和网络过度使用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2)负面评价恐惧通过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过度使用产生影响,这一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焦虑-自我控制的序列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促进对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干预与预防。  相似文献   
946.
本研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诱发条件:高奖赏、低奖赏)×3(反馈类型:欺骗成功、欺骗失败、诚实)的组内实验设计,以点判断任务操控被试的自主欺骗水平,并结合欺骗及时反馈范式来操纵被试的结果评价。结果发现:(1)在决策过程,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诱发更大波幅的P300;(2)在结果评价过程,相比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欺骗失败反馈诱发更负的FRN波幅。结果显示个体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参与和心理努力,并且对欺骗失败反馈的敏感度远高于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个体做出欺骗决策和面对欺骗结果时的心理和神经机制,为教育者采取必要措施来降低和预防青少年欺骗行为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47.
认知诊断模型选择是认知诊断评估中重要研究问题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实践者并不知道真正拟合数据的模型,通常会用模型拟合指标检验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从测量结果质量来看,除保证模型与数据拟合之外,还需要重点评价模型诊断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等。考虑到以往研究大都采用基于信息量的拟合指标去判定模型与数据的匹配性,本研究提出综合考虑模型拟合指标与信度指标用于模型选择或评价模型误设。考虑实验因素为真实模型或分析模型(DINA模型、G-DINA模型、R-RUM模型)、样本量、题量和属性个数,在五因素(3×3×2×2×2)实验设计条件下,比较Bootstrap区间估计的属性分类一致性信度平均数与标准误和常用的拟合统计量-2LL、AIC、BIC对正确模型的选择率。结果表明:-2LL在题目数量多的情况下表现较好,而AIC、BIC在被试量较大的情况下表现较好,在不同的研究条件下,-2LL、AIC、BIC的模型选择率很不稳定,而用Bootstrap法估计的属性分类一致性信度平均数和标准误在不同研究条件的模型选择率较稳定,总体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48.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执行意向编码形式对前瞻记忆加工机制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在低认知负荷下,混合编码效果最好,仅执行意向编码次之,标准编码效果最差,而在高认知负荷下三种编码效果无差异。眼动指标显示在低认知负荷下混合编码的注视点数量最多,总注视时间最长;在混合编码条件下进行中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的总注视时间均长于仅执行意向编码和标准编码。结果说明,执行意向编码容易受认知负荷的影响;在低认知负荷下混合编码的被试对任务刺激进行更多的监控和加工,而仅执行意向编码促进前瞻记忆任务的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949.
采用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的准实验设计,探讨了翻转课堂背景下翻转教学法对高中生认知负荷及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1)翻转教学法能有效降低高中生的内在认知负荷,提高其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2)翻转课堂背景下,高中生的认知负荷存在知识反转效应,即高成绩者的收益低于低成绩者。结果提示,翻转课堂取得优异学习效果的心理机制在于通过有效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而影响其学习成绩;同时,翻转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须考虑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变化及学习效率,其对所有的学习者不是同等有效的。  相似文献   
950.
A number of researches showed high prevalence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among addicted gambler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few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pathological personality facets in Gambling Disorder (GD). Moreover,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 and pathological personality is not clear. We administered to a group of addicted gamblers (N = 79) and a group of healthy participants (N = 101) a battery of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encompassing the South Oaks Gambling Screen (SOGS), The 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DSM-V (PID-5), the 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 (DERS) and th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ERQ). Analyse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addicted gamblers, compared to healthy participants, scored higher on most of the subscales of the DERS, on the Suppression Dimension of the ERQ and on the five main domains of the PID-5 whereas they obtained lower scores on the Reappraisal subscale of the ERQ. Moreover,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some specific facets of pathological personality, emotion dysregulation and lack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 significantly predict GD's severity. Finally, emotion dysregulation levels and lack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and GD's severity.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e central roles played by both pathological personality and deficit in emotion regulation capacities in GD. Specifically, Impulsivity, Lack of Perseverance and Suspiciousness may be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GD severity. Moreover, emotion dysregulation and lack of adap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partially explained such relationship. As such, training for emotion regulation abilities appears strategically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addicted gamblers with pathological personality tra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