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3篇 |
免费 | 562篇 |
国内免费 | 192篇 |
专业分类
41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94篇 |
2019年 | 271篇 |
2018年 | 246篇 |
2017年 | 220篇 |
2016年 | 202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182篇 |
2013年 | 504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36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1.
以397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流动儿童消极学业情绪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学业情绪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高于对基本能力感的预测作用,其中有恼火、羞愧、无助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认知重评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对恼火、沮丧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而表达抑制对无助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2)流动儿童学业情绪中除恼火外,焦虑、羞愧、厌倦、无助、沮丧和心烦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均显著。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均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与羞愧、厌倦、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表达抑制与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12.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管子·禁藏》云:夫凡人之情, 见利莫能勿就, 见害莫能勿避。“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害相权取其轻”是规范性决策理论的一基本原则。本研究以金钱作为奖赏或惩罚刺激, 检验人们能否理性地遵循“价值最大化”原则。在实验中, 主试以检查硬币生产年代的数目为由, 让被试逐枚地感受两个金钱序列:10元硬币序列(由20枚五角硬币组成)和10.3元硬币序列(由20枚五角硬币和3枚一角硬币组成),随后评定获得(或损失)各金钱序列的高兴(或不高兴)程度, 并从中选择一金钱序列(与硬币等值的金钱)作为其奖赏(或惩罚)。实验为2 (3枚一角硬币在序列首vs. 3枚一角硬币在序列尾)´2(先检查10元硬币序列vs. 先检查10.3元硬币序列)´2(损失vs. 获得)三因素设计, 每种条件随机分配15名商学院学生被试。结果表明, 被试倾向选择获益少(10元)和损失多(-10.3元)的金钱序列; 且获益大(10.3元)时高兴程度小, 损失小(-10元)时不高兴程度大。这一结果意味着:“聊”并不胜于“无”,反而是“无”胜于“聊”。其中, 伴随着违背价值最大化原则所产生的情感亦有悖逻辑。负性情感的引发一般有其“逻辑正确”的原因(如, 无惠而不乐); 而引发本研究负性情感的原因实属“逻辑错误”(如, 惠多而不乐)。这种不曾被定义而类似于“冤”的情感不仅见于个人,也见于民族、国家间的持续交往,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13.
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以录像对中美150名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交和认知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游戏难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②学前儿童较高水平的认知游戏行为与较高水平的社会技能的发展相关联,社交水平与认知水平的发展相互影响;③中美学前儿童社交和认知能力发展进程具有一致性,游戏行为发展模式具有一致性;④中美学前儿童游戏的方式和内容、社交和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814.
模糊决策是特殊、复杂的风险决策, 还是一种独立的决策类型, 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争论的热点问题。一系列的fMRI研究分别得出了不同结论, 但大多数证据支持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存在分离, 模糊决策有其独特的决策机制; 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拟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和基因技术, 采用IGT和GDT任务范式, 通过网络成瘾人群和正常人群的对比研究, 去探索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分离;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磁共振技术, 采用IGT范式和选瓶任务范式, 研究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并从临床角度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该项目的开展, 有助于拓广模糊决策的研究领域和视野, 对理解人类在模糊情境下的决策机制以及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临床上成瘾人群、脑损伤患者的认知诊断和治疗以及现实中企业和个人的决策,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15.
816.
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了加工焦点性和进行中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探讨进行中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加工的焦点性和加工类型的一致性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二探讨进行中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在在焦点加工和非焦点加工条件下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焦点加工条件下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非焦点加工,且不受进行中任务负荷的影响;不管进行中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的加工类型是否一致,在进行中任务负荷较高且非焦点加工条件下,场独立大学生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场依存大学生。本研究结果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817.
为探讨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对10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15名高分者和1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记录被试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研究结果表明:1.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2.在5—120度/秒的范围内,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著性差异,而截距差别十分显著。因此,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它对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学选拔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18.
该研究依据研究者制定的认知发展水平评价系统,对年龄范围在13—55岁之间的90名被试关于生气、害怕、伤心、高兴四种情绪的自我描述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外在、抽象等特点,成人期的思维具有内在、具体、形象等特点,前者具有刻板性、封闭性,后者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819.
建立工资标准系统的关键是确定职务工资率。职务间可比价值成分变异越大,对确定职务工资率的贡献也越大。根据以上研究设想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职务评价。评价步骤包括:职务描述;对职务要素作主成分分析;对职务样本作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通过方差分析为可比价值各成分建构权重系数ωi。ωi‘满足:(1)ωi≥0;(2)Σωi=1;(3)ωi,间可直接比较;(4)ωi的大小与对应的可比价值成分变异一致。最后将职务评价值线性变换为工资率。在线性方程中配一个常数。和调节系数α以适合组织的管理约束条件。配合两个企业内部分配改革的研究结果显示了方差分析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20.
学前和小学低段不同识字量儿童的认知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3名学前儿童和291名一到三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不同年级、不同识字量儿童在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快速命名、视觉技能和正字法意识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 不同年级、不同识字量儿童分别在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的不同层面存在差异, 学前主要表现在音节删除和语素建构任务中, 小学阶段表现在韵母识别、音位删除以及语素判断和语素产生方面;快速命名能力是区分各阶段儿童汉字识别能力的有效指标, 学前儿童的视觉能力与识字量密切相关, 而小学儿童的正字法意识与识字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