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0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145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198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282.
为了考察入学过渡期高中新生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SSS)的变化轨迹及人格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546名高一新生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4次追踪测试。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1)SSS呈阶段化线性增长,且个体间差异显著;(2)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和开放性均能显著预测SSS的初始水平;(3)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对SSS的第一阶段变化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SSS会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初步形成,且人格与其变化轨迹有关。 相似文献
283.
本研究将\"童年创伤\"定义为\"个体14岁以前所经历的,站在主体的角度主观感受到的创伤性事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定量加定性的方式探索了童年创伤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主观童年创伤症状、外向性、抗挫折能力、抑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主观童年创伤症状通过外向性、抗挫折能力完全、多重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抑郁。本研究结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84.
285.
为了解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医护人员心理状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表》对3所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1 26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定点医院医护人员中,27.5%存在抑郁,26.3%存在焦虑,26.0%存在孤独。女性、已婚、传染科、发热门诊、监护室相比男性、未婚、普通门诊更容易抑郁;传染科、监护室相比普通门诊更容易焦虑。因此,医院应加强对这类群体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86.
287.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603名小学儿童(平均年龄9.05 ± 0.53岁)作为被试,考察童年中期同伴侵害现象的基本特点,以及同伴侵害与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性别差异方面,男生的身体侵害与关系侵害水平均显著高于女生,与身体侵害相比,关系侵害的性别差异程度较小。在同伴侵害的类型特点方面,儿童遭受身体侵害的水平显著高于关系侵害。(2)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各情绪适应指标显著正相关,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能同时预测儿童的情绪适应不良;并且与身体侵害相比,关系侵害对情绪适应的影响更大。(3)身体侵害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表现出性别差异,即身体侵害能预测女生的社交焦虑,而对男生的社交焦虑不存在预测作用;但同伴侵害与孤独感、抑郁的关系不受性别的调节。总体而言,有同伴侵害经历的男生和女生具有相似的情绪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288.
为研究童年期遗忘,本研究采用简单最早记忆法考察了60名中国城镇独生最早记忆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在记忆情绪上加入了道德情绪和混合情绪的测查。结果发现,小学四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最早记忆各特征均不存在差异,性别差异也不显著。道德情绪和混合情绪在最早记忆中出现率分别为53.7%和41.7%。结果表明,中国城镇独生儿童的童年期遗忘在9岁时已变得和成人十分相似;情绪理解对早期记忆的长久保持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89.
以44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历时20个月的纵向研究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和积极品质对中考成绩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SES、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可以同时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在20个月后的中考成绩;(2)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在家庭SES与中考成绩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即家庭SES越高,初中生的积极品质整体水平越高,其中考成绩越好。研究结果提示积极品质可以补偿低家庭SES对学生中考成绩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90.
幼儿时期是培养个体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关键期。以814名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良好行为习惯间起连续中介作用,且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高于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要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重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与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