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别采用基于语义的和基于语音的启动范畴判断作业,在不同的SOA条件下,考察高频汉字识别中形音义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高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时序为字形—字义—字音的顺序。这一结果揭示,高频汉字字义的提取更符合直通理论的预期。高频汉字的语音是自动激活的,但语音的激活可能发生在字义通达之后。  相似文献   
92.
关于汉字识别加工单位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张武田  冯玲 《心理学报》1992,25(4):45-51
以眼动为指标的研究发现,汉字识别是以笔画为单位进行加工的。而词识别单位化模型则认为对熟悉词的识别与组成词的字母加工无关。本研究利用汉字具有笔画多少不同及组成部件不等的差别,以独体字或少笔画字为对照,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高频和低频汉字识别的加工单位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高频字笔画数和部件数分别对字识别产生显著影响,低频字似乎只有当笔画数和部件数两种成分都具有一定差异时才表现出识别速度的显著差别。此结果不支持前述的两种模型。提出汉字识别是由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似更合理。  相似文献   
93.
脑外伤患者内隐记忆康复护理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脑外伤患者在高强度练习和准确反馈条件下,内隐学习知识效应和底层规则迁移易化能力。结果发现:①脑外伤患者在汉字整体偏好深加工的非显著特征学习与对照组一样有效;在笔划浅加工的显著特征学习,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自由回忆和再认的重复测验中,患者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②脑外伤患者学习记忆具有整体性、直观性、模糊抽象性、无意识性等特点。③脑外伤患者存在着内隐学习知识效应和内隐知识学习效应,且随着训练强化和训练方法的改进,有增强和外显记忆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
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该研究探讨了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认知上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实验一使用同一的“汉字对”刺激材料,三组被试分别进行了字形、字音、字义异/同判断,结果发现反应时和正确反应率均表明,字形、字音、字义认知均与两个大脑半球有关,显示出了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实验二使用“汉字-图形”意义整合判断课题进一步检验了字义认知的“复脑效应”,结果与实验一相同。作者认为,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与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5.
复杂性对倾斜汉字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字的复杂性探查汉字心理旋转方式与识别的加工方式,字的复杂性是以笔画数和部件可分性标志的。同时,它们构成两个独立的实验。每个实验中,字的倾斜角度变量,以45°的间隔渐增,共有8个变式角度,即0°、45°、90°、135°、180°、-45°、-90°和-135°。实验的因变量为命名反应时。结果发现,字的复杂性标志,无论是笔画数或部件可分性都与倾斜角度变量有交互作用。这意味着,心旋与识别加工方式中的整字-成分的混合模型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96.
汉字加工的基本单元:来自笔画数效应和部件数效应的证据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用命名作业和真假字判断作业考察了笔画数和部件数对汉字加工的影响,发现,当部件数保持恒定时,笔画数少的汉字较笔画数多的汉字加工快,这种笔画数效应和字频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当笔画数被控制时,部件数效应也存在,但和字频有交互作用,表现在低频少部件汉字的加工要快于低频多部件汉字的加工,而高频汉字中的部件数效应不显著。实验还发现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的加工和合体字(部件数大于等于二)的加工有差异。作者认为,汉字的加工要经过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其中单位部件的笔画数和部件数影响着汉字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97.
The non‐transitivity of the relation looks the same as has been used to argue that the relation has the same phenomenal character as is non‐transitive—a result that jeopardizes certain theories of consciousness. In this paper, I argue against this conclusion while granting the premise by dissociating lookings and phenomenology; an idea that some might find counter‐intuitive. However, such an intuition is left unsupported once phenomenology and cognitive acces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 a distinction that is conceptually and empirically grounded.  相似文献   
98.
为了了解心理词典中语音与汉字的联结情况以及从音到形的加工机制,研究首先计算出了基于语料库统计的“音-形”激活概率(某个音节激活其对应汉字的概率),并通过一个听写实验来验证这种激活概率是否反映实际加工中的激活情况。结果证明基于语料统计得到的“音-形”激活概率基本可以预测实际的“音-形”激活情况,表现为:“音-形”激活概率越高的汉字被激活的概率和强度越高,并且有明显的优势字效应; 该统计概率具有可独立于其他影响因素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99.
通过视觉与组词任务启动范式的两个实验考察了利他人物形象与利他词语对利他行为的内隐启动效应。结果发现,完成利他人物形象视觉启动(实验1)与完成利他组词任务启动(实验2)的实验组被试,在独裁者分配任务中分配给他人的钱数显著多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表明:利他人物形象视觉和利他语义组词都可以使个体的利他行为被显著直接无意识启动,即内隐启动。研究对设计能更好地启动人们的利他行为的一般情境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0.
In the field of character education role-modelling is advocated as an important pedagogical strategy. It is supposed that students learn from ‘significant others’ who exemplify important virtues and values. However, in these strategies it is not clear what and how students precisely can and should learn from exemplars and how the following of exemplars relates to the educational aim of ‘becoming a self.’ In this article, it is argued that modelling is only a relevant pedagogical strategy if moral exemplars are somehow related to life in its full extent, including its moral complexities and ambiguities. Understanding moral exemplarity demands not only the reappropriation of an Aristotelian conception of emulation but als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ypical modern relocation of moral exemplarity in the fullness of life, importantly originating from what Charles Taylor calls the Protestant ‘affirmation of ordinary life.’ In addition, a distinction is introduced between ‘role exemplarity’ and ‘existential exemplarity.’ Based on this distinction it is argued that emulation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learning from role models, but should also include something that runs deeper, to the depth of our own subjectivity or se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